香港特首公布最严厉防疫措施 禁私人处所跨家庭聚会 政党批扰民无效
Voice of America
香港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超过两年,去年12月底出现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社区感染,演变成第5波疫情。星期二录得破纪录的625宗确诊个案,连续第二日超过600宗确诊。
林郑月娥说:“由于近日那个确诊个案是飊升,尤其是昨天(2月7日)的数字是超过600宗,我可以讲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数字,亦都引起了很多的市民,甚至我们的专家都是很关注、很焦虑,从而在社会上又引起了一番的讨论,究竟今日香港我们的防疫、抗疫的策略应该是怎么样﹖” 林郑月娥重申,香港的防疫政策仍然是坚持“动态清零”。她认为这个政策最切合香港现时的实际情况,以争取时间提升疫苗接种率,尤其70岁以上的长者,接种疫苗的比率不足50%,即是有接近50万名70岁以上的香港长者还没接种疫苗。 林郑月娥说:“如果他们(长者)是感染到这个(新冠)病毒,特别是Omicron传播力这么强的呢,而是得到重症或者有死亡的风险,将会为香港的公营医院带来难以负荷的压力,从而令到香港的医疗系统岌岌可危。” 对于有意见认为,“动态清零”涉及庞大的经济及社会代价,林郑月娥表示,人命、健康以及医疗系统不致崩溃,更符合香港的公众利益。 林郑月娥星期二下午公布一系列最严厉的防疫措施,包括公众地方“限聚令”收紧至2人;餐厅食肆禁晚市堂食,以及健身室、美容院、补习班等场所的“停业令”继续实施。 宗教场所和发型屋由星期四(2月10日)起关闭直至2月24日,并由2月24日起纳入“疫苗通行证”的使用范围。 “疫苗通行证”首阶段由2月24日起实施,包括所有12岁或以上的人,如果要进入疫苗通行证处所,必须接种最少一剂新冠疫苗,包括宗教场所、发型屋、商场、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及街市等。 最受关注的新防疫措施,包括两年来首次将“限聚令”适用范围延伸到私人处所,林郑月娥表示,将会禁止跨家庭聚会。 林郑月娥说:“今天这样的疫情的严峻,希望社会亦都是接受我们要回去最紧的水平了。第5个修订的目的,是首次引入这个‘限聚令’将适用在私人处所,我们会加入禁止两个家庭以上,在私人地方进行跨家庭的聚会。” 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陈松青表示,私人处所的“限聚令”将于星期四(2月10日)执行。两个以上跨家庭聚会的意思是“不可以多于两户人身处同一处所”,但照顾者可获豁免,不会计算入住户限制内。 陈松青又表示,两户人没有人数限制,但必须是来自相同住户的人。 有记者问及私人处所“限聚令”如何执法﹖会不会有执法人员上门敲门,逐家逐户查问﹖陈松青回应表示,希望市民主动配合,当局不会主动执法,但如果日后追踪确诊个案时,发现有人违反多户聚集限制而导致群组感染或爆发,将采取执法行动。 民主党发新闻稿回应林郑月娥公布的最新防疫措施,主席罗健熙批评有关禁止两个家庭以上在私人处所进行跨家庭聚会的规定难以执法。他又认为难以想像高官及行政会议成员生活于一个怎样的世界,“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与现实脱节),新规定极其扰民而成效不彰。
至于公众地方4人“限聚令”收紧至2人,罗健熙认为,与病毒的杀伤力不合比例,他反问由4人收紧至2人可帮助切断病毒传播,究竟有何科学理据支持﹖ 对于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陈松青表示,现阶段当局不会就私人处所“限聚令”主动执法。深水埗区议员、民主党医疗政策发言人袁海文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陈松青现阶段的回应可能考虑到限制跨家庭聚会,短期内会引起很大反弹,但是他并没承诺将来当局不会主动执法,担心新的防疫措施赋予执法机关过大的权力。 袁海文说:“我听到陈松青的说法是,有其他的权力可以用,其实都是可以用。我估(计)他的目标其实都是想吓走一些跨家庭聚会,但是会令人担心就是这些因为公共卫生所赋予的权力,其实会不会过大呢﹖在将来采取(这些公权力)会不会很不合比例呢﹖这些都是很令人担心的。”
袁海文表示,当局无必要限制跨家庭在私人处所的聚会,他认为考虑到整体的确诊数目,带来的入院及重症比率不高,不需要用到这么严苛的手段,他形容新的防疫措施是不合比例。 袁海文表示,严苛的防疫措施不代表有成效,他举例第5波疫情其中一个群组感染源头,是一名巴基斯坦籍妇人,她是在检疫酒店隔离21日期间,怀疑第19日在酒店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离开酒店后在社区传播病毒。 袁海文表示,港府防疫措施既扰民又无效益,尤其是社区强制检测经常大排长龙,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他形容是人算不如天算。 袁海文说:“例如强检的安排,其实现在那种强检,考虑到这么多的确诊宗数,其实反而是会令到那个交叉风险,那个感染是很大的,而这一个过份严苛的政策其实有时是‘搬起石头打垮自己的脚’。我譬如举个例,今波疫情如果追踪那个源头,其实就是源于那个过长的酒店检疫期,21日嘛,即是那个巴基斯坦裔的女士在那个油麻地海景丝丽酒店,去到第19、20日才因为交叉感染出事,她一直都没有事的,其实被交叉感染,当天为什么要这么长的隔离期,政府是想‘绝对清零’,预防一些不同的风险,但是很不幸其实都是衍生了不同的问题。”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新的防疫措施禁止跨家庭在私人场所聚会,他认为难以想像当局如何执法,亦反映官员制订防疫政策的时候,只是考虑目的,没有顾及如何执行政策,将来会不会出现中国内地街道委员会互相举报的情况,有待观察。
刘锐绍说:“这个是一种官场的惯性思维了,变成这里就分了直接责任及间接责任了,那个直接责任就放了在下面,间接责任应该是你问责官员了,而问责官员应该是直接、间接责任都要负的,所以你说(执法)怎么做呢﹖会不会到时抽样调查,警方上门或者监视你,或者真的请一些保安员、管理员举报,好像(中国)国内那个街道委员会那样呢﹖我不知(道)啊,我只能够讲,这个就看它(当局)执行那个政策,解读得清不清楚。” 记者问及,“动态清零”政策能否长期执行﹖刘锐绍回应表示,中国国内执行“动态清零”政策都要付上庞大的经济代价。他估计北京冬奥结束后,北京中央政府可能思考放松“动态清零”政策,到时香港是否达到9成市民接种疫苗,从而放宽防疫政策,也是疑问。 刘锐绍说:“现在经济那种关键,尤其是中国经济大家可以看到,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大困难。如果不是它(当局)就不用向那些民营企业开刀了,又不用那么多限制了,而这个到最后在中国的特色之下,就是经济民生问题可能转化为政治问题,这些(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来讲究竟那些是对那些是错。你香港还是这样(动态清零)的时候,你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来说,你香港每天支出,每个小时的支出,那个检测等等。有些学者都计(算)过每一个小时两亿港币(约2,600万美元)的,你香港又如何熬得住呢﹖所以这个我们只能够作为观察的其中一个角度。”
民主党医疗政策发言人袁海文认为,接种疫苗最大的功效是减低重症或死亡个案,他认为港府实施“疫苗通行证”对切断传播链没有作用,只是在惩罚不接种疫苗的市民,逼他们承受不合比例的代价。 袁海文又表示,港府或专家经常以外国有推行“疫苗通行证”作例子,不过,港府刻意忽略外国的“疫苗通行证”会随着确诊人数降低而放宽。袁海文举例,约900万人口的以色列,每天确诊宗数由1月底的高峰超过10万,回落至目前的5万多宗。以色列政府于上星期日就放宽“疫苗通行证”安排,进入酒店、健身室、餐厅、电影院均无须出视疫苗接种或核酸检测证明。 袁海文认为,港府应就“疫苗通行证”以及各种极严苛的措施,就放宽的安排提供清晰的指标,如每日确诊宗数、重症或死亡个案、疫苗接种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