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新政治现实: 一带一路水电站项目停摆
Voice of America
作为象征中国与南美阿根廷坚实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带一路水电站项目,在基什内尔主义者执政20年败选后拱手交出政权,旋即面临北京贷款喊停后无以为继的窘境。
米莱政府外交政策全面向美国倾斜,中阿关系降温甚至分道扬镳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及时到访,撼动南美敏感地缘政治现况。正在巴西出席20国集团外长会议的布林肯于会后直飞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跟米莱总统举行会晤。
2023年12月就任的阿根廷总统的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在首轮投票胜出时表示他不想“与共产主义国家建立联系”,就任后更传出其外交部长戴安娜‧蒙迪诺曾与台湾驻阿根廷代表会面,此后阿根廷与中国的关系陷入低潮,双方各层次合作也全面停摆。
基什内尔主义者执政期间,中国借阿根廷战略性地理位置大举开发与投资26个项目,投资额达270亿美元,现在每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阿根廷持续多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让中国政府在该国的众多基础设施与科技项目方面变得更加复杂。
除了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阿图查三期”(Atucha III)核电站因融资存在分歧而未能动工外,位处南部的全国第二大省圣克鲁斯(Santa Cruz)的一带一路项目的“吉赛水电站”项目,最受瞩目。
2013年10月,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Cristina Kirchner)政府决定在该省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地区全长380公里(236英里)的圣克鲁斯河沿岸,建设两个大型水电站,并分别以前州长“豪尔赫-塞佩尼克”(Jorge Cepernic)和总统已故丈夫、前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Néstor Kirchner) 命名。中方以两个水电站音译简称的“吉赛水电站”项目,由中阿合资企业(UTE Represas Patagonia)得标。
这个位于冰川的全球最南端水电站项目,由中国葛洲坝集团持有过半的54%份额并负责施工,36%的份额由Eling Energía(原Electroingeniería)持有,10%则属于门多萨省的Hidrocuyo企业,项目业主是国营“阿根廷能源公司”(Enarsa)。
2014 年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总统与中国签署两座大坝的融资协议,项目资金由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组成的银行团提供贷款。截至目前为止,47.1亿美元贷款总额中已有18.5亿美元交付阿根廷。
签约时预期工期5年半,竣工并联后每年将能产生约49.5亿千瓦时能源,可增加全国电力供应6.5%。这可以满足150万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减少每年近11亿美元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费用。
2024年初项目得标11年后,豪尔赫·塞佩尼克大坝目前进度为42%,而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大坝仅完成20%。新峻工日期暂订为2027年,届时将是习近平与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共同主持正式动工仪式后第12年。
先天不足争议不断挑战大坝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