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事光析:习近平与马云,哪一个拜错了神?
Voice of America
就在中国到处闹假药的时候,忽然间,出了一剂据说可以猛力拉抬经济的神药。药的配方不复杂,简单说就是习近平加马云,详细点儿说就是中共领导人和民营企业家坐到一起开了个座谈会。
2月17日上午,中国最有权力的几个人和最有钱的几个人在人民大会堂握手言欢,有钱人陈情,最最有权的人训话。然后,据懂钱又懂权的一些专家们分析,中国当局的“重大路线调整”出现了,“政策立场彻底逆转”了,企业和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增强了,中国经济马上又要大繁荣了!经济繁荣原来是这么容易取得的!如果习近平每月来这么一次座谈会,中国经济一年之内应该就能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吧?如果马云当了习近平的副手,中国民众应该人人都能发大财了吧?这样的好事,专家们到底是存了什么私心或坏心,怎么早不说呢?
最有权加最有钱,偏偏他俩搞不来稍微有点记性的人知道,这副神药其实并非新近科技突破、人工智能大发展的产物。过去至少十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座谈会开过不止一次。2020年7月21日开过,当时习近平讲了话,信誓旦旦“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2018年11月1日也开过,同样是习近平主持并讲话,参加和发言的也都是民营企业家。那一次,据官方报道,习近平在会前不到40天的时间里,从去东北考察到在北京开会,5次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给权益给政策,云云,据说是“干货满满”,对推动民企壮大和经济繁荣“释放出强烈信号”。
还有更早的,配方也更标准,那就是习近平加马云,甚至还加上了一大帮美国头部企业家作为强化剂。那是2015年9月在西雅图。马云那次不仅被恩赐发言的机会,而且习近平还在讲话中特意提及“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你看,还真不能责怪专家们不早说哈,原来这副神药早就在服用中了。效果怎么样?这留给读者去判断,因为每个人对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状况的感受和记忆可能很不一样。不说别人,习近平和马云两个人的相关感受和记忆就可能很不一样。你或许认为,最有权的人加最有钱的人,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事能搞不定?岂不知,这最有权的人和最有钱的人,两人之间先就搞不定、搞不来。为什么相互搞不来呢?你说是个人原因,但人家这不是好几次握手如仪了吗?你说是相互敌视相互有心结,这最有权的人不是再三说有钱人是自己人了吗?这有钱人不是也再四向有权人表忠心了吗?无奈,哪怕一百回说是“自己人”,一千回向党表忠心,只怕都是官样文章,相互糊弄。这样来看的话,就算习近平整天开民企座谈会,就算马云忽然荣升国家副主席,似乎也还不足以拉抬中国经济吧?
靠政治权力拉抬的经济,必定是没有希望的经济症结何在?我只说作为一个研究政治的人所知道的吧。首先,假设马云当上国家副主席,我看他的日子恐怕不会比现在好过。邓小平当年找了荣毅仁当国家副主席,那个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不错,但是,据坊间传闻,荣家如今还不是照样逃离中国?王岐山自称是习近平的“报幕员”,这意思是没有他王岐山开口宣布,习近平就不能上台说话;他确实也为习近平“定于一尊”立下了血汗功劳。王当了国家副主席之后呢?没有权力不说,似乎连个人自由也很少。还不要说更早的故事:刘少奇贵为国家主席,还不是在屈辱中暴死?这样说来,就是让马云当国家主席,那又能怎么样呢?其次,如果习近平整天召开民企座谈会,民营企业家们热衷的也都是到习近平面前握个手、发个言、照个相,我看那种状况更可怕,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实际上不再真正有民企,所谓民企不过都是政府的哈巴狗,而不是市场上的弄潮儿。要知道,民企创造财富的能力,是和自主、自由、竞争、法治等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市场体制下才能展现的。扼杀了市场体制,不容许自主与自由,反而崇拜权力,特别崇拜专制权力,以为掌握政治权力的政府手里有繁荣经济的魔法,如果没有这个魔法那只是因为政府权力还不够大不够强不够专制而已,这就完全弄反了基本逻辑。不懂得这种结构因素,只会说什么做大做强,那么,请你想象一下,把所有民企都兼并成一家,让政治权力的最高掌握者当头头,弄成他的私人企业,难道就能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搞好吗?天下从来没有神药,治病不治病只看你是否吃对了药。习近平以为把马云召回来,在大众面前给个马的背影,中国的民企就能搞活,经济就会复苏了,这是拿马云当神拜呢?马云以为习近平给了个脸,自己也学会了一边听废话一边记笔记,中国的政治就会有利于民企发展了,市场的信心就高涨了,这是把习近平当神拜吗?不客气地说,你俩都不是神,你俩也都拜错了神!习近平和中国当局应该虔诚请回市场这尊神,还市场以自由与法治,还市场主体以自主与竞争;马云和中国的企业家们则应该认真拜拜民主这尊神,找到自主表达意愿的权力机制和制约权力滥用的法治道路。可以肯定,那样中国不需要什么当局的“重大路线调整”和“政策立场逆转”,人们的经济信心都是可以稳定预期的,企业家的日子绝不会是提心吊胆的,持续发展的前景也才是可能的。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任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并兼任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试图以学术研究透视政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