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元苳:加強中國近代史學習有重要意義
Ta Kung Pao
我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戰敗後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香港與國家近現代史關系密切,港人對這段歷史理應有深刻的認知,但現實卻是政府和社會對此都不夠重視,而中國近代史的教育亦明顯不足,令不少港人特別是年青一代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出現問題。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香港未來發展方向的背景下,加強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是特區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
教育局三年前將中國歷史科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今年又以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取代偏頗的通識科,對培養國家民族觀念有所幫助。不過,有關教育和宣導不應只局限於校園內,而應面向全社會。民建聯在《2021施政報告期望》中建議特區政府設立「中國近現代史館」,推動全民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新中國的成就及「一國兩制」的發展。在建設和籌展過程中,特區政府應和內地中國近代史學者和黨史學者密切合作,務求藉此向港人傳遞正確的歷史觀。
此外,抗日戰爭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日軍入侵,港英政府抵抗不過十八日就繳械投降,但中國共產黨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轄下港九獨立大隊卻堅持抗戰,營救了不少文化精英和被俘的盟軍成員,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荒謬的是,地處西貢斬竹灣的抗日英烈紀念碑至今仍由地區人士進行管理和保養,相關的紀念活動也多由民間舉行。特區政府應重視香港抗日英雄事跡的宣傳,包括設立常設的抗日戰爭歷史展覽廳,及按照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年的抗日路線,設立抗日英雄事跡及文物徑等。
中國近現代史既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的奮鬥史。特區政府應營造全社會學習中國近代歷史的風氣,培養市民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真真正正達致「人心回歸」。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