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華:八大中心怎樣建設——香港未來之思考
Ta Kung Pao
一、香港作爲大灣區城市的領導者,應該勇於承擔歷史責任,昂首挺胸帶領灣區十一個城市參與世界的競爭。
國家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綱要」裏面,對於香港有明確定位。2+9十一個城市組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2指的是香港和深圳。記得前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先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綱要」出臺後,專門為全港各區工商聯解讀時,曾明確表示,一切沒有香港參與的大灣區政策都不是大灣區政策,香港作爲大灣區主角的地位非常明顯。可惜的是今天的香港沒有擔負起主角的角色,沒有起到大灣區領導者的作用。很遺憾是一邊急需人才政策頻出審批新移民,一邊把香港優秀青年推到深圳工作說成是大灣區就業。請問在香港參加工作算不算大灣區就業?自我的矮化,讓香港自信心受阻。沒有擔當,香港沒有起到大灣區領導者的作用。筆者建議,施政者應勇於承擔歷史責任,奮發作爲,積極發揮香港「超級聯係人」的優勢,帶領灣區參與世界的競爭。
二、什麽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什麽是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大家都知道,香港作爲國際商貿中心,過去四十多年世界的採購都是通過香港下單給內地企業生產,以滿足全世界的,也就是轉口貿易。融入國家發展大家和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其實也是一回事。筆者反思,香港應該積極發揮前四個中心特別是發揮商貿中心的優勢,多拿訂單,讓世界加工廠的內地開足馬力,大搞生產,這才是真正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真正的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必須摒棄掉到內地城市所謂參觀、旅行、會談和打卡的行爲,而是應該抓住主要矛盾,強力推進到歐洲、美國,加大力度與企業協會、商會以及主要目標企業的聯係。實事求是地講,共和國不缺一個內地城市的香港,需要的是一個鏈接世界能力的國際大都市的香港。所謂香港所長、國家所需,就是這個道理。
三、十四五規劃中香港新「四大中心」應該怎樣建設?
凡是關心國民經濟規劃的人士都知道,共和國從建國之初1953年開始,每五年有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不斷纍推,一環扣一環,連續發展。每五年一個規劃,有目標有方向有幹勁。到今天爲止已經「十四五」規劃了。這也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獨一無二的國民經濟成功之道。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國家給予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世界航運樞紐中心到底能不能有大的建樹,目前來看形勢堪憂。筆者認爲,焰火和煙花要放,建設新四大中心更需要加大力度和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