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贷款缩规模 “一带一路” 2.0恐失国际影响力](https://gdb.voanews.com/2A5EB68A-0B31-493E-9EE2-2BB4B30C1E95_w1200_r1.jpg)
紧贷款缩规模 “一带一路” 2.0恐失国际影响力
Voice of America
面对一些合作国家的庞大债务负担,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新模式已加强风险控管。专家认为,全球环境的改变使中国面临困难,新模式在缩小规模后,将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减弱。
《日经亚洲》10月5日报道,“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G)因中国房地产业信贷紧缩而遭遇沉重打击,而全球经济转变和疫情推升了该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中国交通建设公司”(CCCC)的海外运营风险。
中交集团是一家集开发港口、公路、高铁和房地产的大型国企。该集团近年来一直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资和运营基础设施项目。
报道指出,在中国政府激进投资政策的驱使下,中交集团的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截至6月底,其债务总额在过去5年内翻了一番,达到1.84万亿元。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去年11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国际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并强调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和扩大合作。
《日经亚洲》9月20日的一则报道指出,许多新兴国家因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而陷入还贷困境,问题贷款暴增3倍。面对还贷违约风险的不断加大,中国已经在开始放慢对外贷款。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8日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专题报道,指出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大影响力,明知穷国没有能力偿还借款,中国仍诱使穷国向其借钱,目的就是控制穷国,使其成为中国从属国。
前台湾海洋大学教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认为,过去一带一路的推动常被污名化,例如今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出席七国集团峰会G7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当时美国不具名高官公开批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在意的是建立经济和地缘政治支点,而非造福当地民众,又说G7推出的新倡议将为造成“债务陷阱”的基建合作模式提供替代选项。
他对美国之音说: “对于西方国家的指控,中国严正响应所谓的‘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是个伪命题。以中国的观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有关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如何透过国际传播宣传一带一路的优点,变成是发改委公布的8项新任务的重中之重。”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开放司副司长张明9月29日表示,下阶段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扎实推进8方面重点任务,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划”。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自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直到今年7月为止,中国大约投入了1万亿美元的资金。从发改委所发布的消息中可发现一些方向的改变,例如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等。
他说: “任何的模式改变,或者是所谓的缩小规模等等,必然代表着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美中之间的贸易战,这是全球市场规则环境的改变,加上疫情严峻,再加上乌俄战争使得全球发生通膨现象。我觉得,最后面最致命的问题是美元不断地升值,我们设想一下,既然算成1兆美元(1万亿美元)资金的挹注投入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贷款所签订的基础计算几乎都是用美元。就算美元没有升值,还款都已经很困难了,再加上美元升值,其实问题就很大了。所以我觉得现在谈到‘小而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是承认现在真的很困难,面临很大的挑战。”改推绿色、数字等新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