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忌中的烈欲:中国酷儿艺术家西亚蝶在剪纸中追寻自由
The New York Times
西亚蝶的作品大多是徒手剪纸,有时用指甲压出的凹痕作为轮廓,然后用颜料染色。他一直因自己隐蔽的性取向而挣扎,希望借由作品打破传统和习俗,寻得自由和解放。
在向子女和村邻隐瞒自己的性取向的那些日子里,西亚蝶会用小剪刀剪宣纸,给未曾实现的梦想赋予形状。
乍一看,他的作品与装饰门窗的中国传统剪纸并无二致,都是动物和各种吉祥图案。但仔细观察这些小鸟、蝴蝶和在缠绕藤蔓上绽放的花朵,你就会发现,人体或在烈欲中结合,或被砖墙远远隔开。
西亚蝶是这位现年60岁的艺术家的化名,他出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务农家庭,创作酷儿剪纸作品。剪纸是源自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民间传统,在折叠的宣纸上剪出清晰的线条和形状。剪纸是把空白的地方剪掉,呈现出里面的画面。
西亚蝶的家乡陕西省是民间艺术的重镇;在那里,生子、婚嫁和庆祝春节都少不了剪纸。村里的妇女会把这门手艺传给女儿和儿媳。西亚蝶说,他是通过观察母亲和村里的年长女性学会这门手艺的。
他的作品大多是徒手剪纸,有时用指甲压出的凹痕作为轮廓,然后用绿色、粉色、红色和黄色颜料染色。他一直因为自己隐蔽的性取向而挣扎,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创作同性恋主题的剪纸作品,但多年未曾将这些作品示人。
1997年之前,中国的同性恋者面临着迫害风险;直到2001年,中国精神病学会才将同性恋从官方精神疾病名单中删除。
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把不允许我拥有的对男性的感情融入了创作中。”
香港刺点画廊的创办人及总监秦美娜说,在中国,许多获得成功的艺术家都受过精英艺术院校的正规教育,而最引人注目的酷儿艺术家往往来自相对优越的城市背景。相比之下,西亚蝶创作的复杂景象来自于他作为一个隐瞒性取向的农民,以及后来作为在首都游荡的外来务工者的生活。
秦美娜还说:“他在民间艺术和酷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建立了对话。”
刺点画廊将在“西亚蝶:蝶梦”展览中展出他的30多件作品,周六将举办开幕酒会和艺术家座谈会。展览将于下周一继续,一直持续到5月11日。这些作品连接了西亚蝶生命中的不同篇章,包括他的首次性经历。
《火车》(1985-1986年)表现的是西亚蝶与一名身着制服的服务员紧紧相拥,人物的双腿随着火车联杆一起摇动。青翠的背景环绕着他们,似乎在强调他们的爱恋是自然而然的;一只兔子举起胜利的红旗以示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