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背后有何玄机?
Voice of America
经过长达一年的反补贴调查,欧盟于10月29日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从10%大幅提升到最高45.3%。新税率定于10月31日生效。观察人士判断,此举对欧盟消费者影响有限,但北京料将对依赖中国市场的欧盟出口商采取报复措施。
为何在此时宣布?
与美国和加拿大直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不同,从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到如今正式宣布加征关税,双方历经多轮博弈。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对电动汽车出口商的补贴扭曲了市场价格,构成不公平竞争。北京谴责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并对从欧盟进口的猪肉、乳制品和白兰地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在原定9月25日的关税案表决前夕,一些欧盟某些成员国立场出现动摇,表决推迟举行。当时有消息称,最初加征35%以上关税的计划可能降至20%以下。
在10月4日的最终表决中,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等国投票反对,但未能达成否决该案所需的多数。与此同时,欧盟继续与中方进行谈判。
欧盟于10月29日宣布的加税计划与最初关税提案差别不大,即在10%的汽车进口标准关税基础上,对在中国生产的不同车企电动汽车分别加征关税,税率从7.8%(特斯拉)到35.3%(中国上汽集团)不等。
意大利汉学家弗朗西斯科·郗仕(Francesco Sisci)认为,此次加征关税的时机可能跟欧洲汽车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有关。
他向美国之音表示:“就在宣布加征关税的几个小时前,大众汽车公司表示将关闭位于德国的工厂,这是80多年来的首次。大众汽车是德国重要的经济引擎,而德国又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如果德国经济垮台,欧盟就会不复存在。因此,关税是欧洲陷入困境时建立起的第一道防线。”
关税有何影响?
观察人士指出,关税的直接影响仅限于极少数考虑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欧洲人。大多数普通欧洲消费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对此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