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一丁:中共觊中华道统 马英九因小失大
The Epoch Times
北京高调接待马英九的目的,是要“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续写”这两个字,暴露了北京高调接待马英九的真正动机:中共要用马英九这个“台湾同胞”的代表搭台子,衬托出中共作为中华道统继承人的地位。
马英九前总统不久前访问中共国,数日间两次出现“口误”,将“中华民族”说成是“中华民国”。然后再两次改回来,从“中华民国”改回“中华民族”。
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马英九,理应知道“民族”与“民国”之间的区别。他曾在全世界的多次演讲中口若悬河,也当然也不应该出现这类“口误,尤其是当他对着预先写好的稿子发表演讲之时,这种“口误”就更不应该。
马英九的两次“口误”,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叫好之声,赞他在习近平面前,说出了“中华民国”的名字。也有批评之声,因为他在整个访问大陆的行程当中,没敢道出两岸互不隶属这个关键。但几乎所有的评论,皆围绕着两岸关系和中美之间的角力。
问题是,马英九此次到访北京,中共方面由蔡奇和王沪宁陪同习近平,政治局3常委一同接待他。马英九作为一个卸任近8年的总统,以其影响力,能在两岸和中美关系上起到多少实质的作用?值得中共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结合中共官媒的宣传着力点,再考虑到中共目前的国内形势,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央视网4月10日以《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为题,配以大幅现场照片,报导了习马会谈新闻。在这篇1800多字的报导中,提到马英九的部分只有简简单单的不到一百个字。也就是说,在北京一手导演的这场闹剧里,马英九只是个跑龙套的,起到的就是个托的作用。
再来看官方的评论。人民网在马英九回到台湾两天之后,于4月13日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为题,发表专题评论。所有官方的主要媒体,如新华报业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等,均全文转载了这篇评论。
更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全文近2500字,大篇幅地引用了习近平会见马英九时的讲话,却只字未提马英九的名字,未提“九二共识”。文章只是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之后首次会见台湾同胞并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