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中国影响力 专家称美国需加大与东盟合作
Voice of America
近年来,中国加大投入拉拢东盟,扩大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国际关系专家认为,美国需要提高战略重视和经济投入,抗衡中国在该地区对国际秩序造成的挑战。
在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加强与东南亚的接触后,上周末(11月27日),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J. Kritenbrink)启程访问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这次访问将持续到12月4日。
美国国务院声明称,各方将就地区安全和人权等议题展开商讨,还将讨论美国及其盟友如何改善经济关系,帮助这些国家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有报道称,康达此行的目的还包括为明年1月拜登在华盛顿主持与东盟领导人的峰会做准备。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亚洲安全问题专家库珀(Zack Cooper)告诉美国之音:“东南亚领导人将主要寻找两个信号。首先是对该地区的重新承诺,以及对该地区积极愿景的阐述。第二是美国将更深入地参与经济问题,特别是贸易和投资。”
东南亚地区坐拥马六甲海峡,后者是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贸易通道之一,该地区也是美国抗衡中国影响力的关键地区。东盟各国相当依赖与中国深厚的经济关系,但也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担忧。相比之下,美国被视为更倾向于在安全层面与该地区开展合作。
在11月22日召开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北京再度献上经济大礼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并无偿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还将向东盟抗疫基金提供500万美元。
为了地区竞争中夺得头筹,中国还在会上宣布将与东盟的关系从战略伙伴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通常意味着安全合作将得到加强。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也重申了对该地区的承诺。拜登在10月底与东盟成员国举行了线上峰会,这是四年来华盛顿第一次与该集团进行高层接触。
拜登在峰会上承诺,将在捍卫海洋自由和民主方面继续与东盟站在一起。在经济层面,他表示将探索构建一个区域经济框架,并宣布为东盟摆脱疫情困境拨款1.02亿美元-这不到中国承诺援助的十分之一。
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的南海问题专家塞耶(Carlyle Thayer)表示,由于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经济支持,中国已经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这让北京在地区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他告诉美国之音:“中国的持续崛起将强化该地区普遍存在的观念,即除了与中国打交道,没有其他可行的选择。中国在经济上的主导作用对南海的声索国产生了寒蝉效应,他们不想成为中国恐吓和欺凌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