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铁站变成城市会客厅!北京这些车站正成为街区活力中心
Beijing Daily
首都轨道交通四通八达,除了满足基本的通行功能,在配套设施方面也不断完善更新。去年年底,9条地铁新线(段)密集开通,其中,30座车站实现“站城”一体化设计,成为街区的活力中心。 车站,不仅是匆匆旅程的中转站,更是美好生活的目的地。在“轨道微中心”的设计理念下,越来越多地铁站点将变为功能多元的“城市客厅”。
在雍和宫大街和交道口东大街的交叉口,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逐渐露出真容。曲径通幽的抄手游廊、古雅精致的大门……如果不走近,您可能很难想到,这座别致的小院儿就是地铁北新桥站的出入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部分施工围挡仍未拆除,已有不少市民驻足拍照。“要不是看见北新桥站的牌子,真不知道这就是地铁口。”柳女士在街对面买点心,一转头就被这里所吸引。“以前没见过这样的地铁口,真漂亮!”
机场线西延线在去年年底通车,作为与既有5号线换乘的重要一站,老站北新桥站也重焕新生。
“这里临近国子监和雍和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旁边还有非常著名的簋街,所以我们在做风貌设计的时候始终在平衡新与旧的关系。希望在提炼传统精髓的同时,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面建筑风貌是方案研究的重中之重。方案利用地铁外挂厅剩余空间与景观下沉广场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广场空间。建筑整体继承传统四合院文化,符合核心区风貌特点,空间利用率也较高;地铁扶梯出入口则与其他现有出入口使用同样的玻璃结合墙体的手法,保持风格统一。这样,既能满足地铁交通通行的需求,又能让人直观感受到街区历史印象。
建筑风貌,只是一体化研究的内容之一,新“上线”的北新桥站可不仅仅是好看那么简单。“在规划条件制定时,一体化外挂厅选址是否占用西南角的活动公园,各方诉求存在矛盾。”据介绍,在最初的方案里,车站及附属设施占用西南街头公园,约3000平方米的公园里容纳7个车站附属设施后,空地将所剩无几。同时,车站内部空间局促,进出站流线曲折不便,不能满足机场线客流集中、携带大件行李的需求。设计方和建设方的困惑在于空间不足,需要在“夹缝”中做设计;对于居民而言,街头公园是他们亟须保留的活动空间。
在系统梳理周边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方案决定完整保留西南街头公园,转而对西北角的低效公共空间进行改造。车站外挂设施被腾挪到西北角,并融入建筑景观之中。增设的自行车停放处便于交通接驳,连廊空间可供落座休憩,下沉广场还能提供站外安检和车站配套服务等空间。
以点带面,北新桥站为居民和游客创造更多公共活动场所,激发老城活力。
去年年底开通的地铁11号线西段,自北向南设有模式口站、金安桥站、北辛安站和新首钢站。虽然全长仅约4.2公里,却是直达新首钢园区、服务冬奥出行的重要线路。“城市跟着轨道走”,在一体化建设方面,四站各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