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薪资缩水 中国青年就业困境难解
Voice of America
中国政府“盖牌”半年后,1月17日恢复公布青年失业率,经排除在校生后,去年12月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已从去年6月的21.3%下降至14.9%,引发多数中国网民质疑为“优化数据”。多位来自不同省份的专业人士告诉美国之音,在中国整体经济疲软的前提下,年轻人不仅工作难找,就算有工可上,也普遍面临薪资缩水、学历贬值的困境,让不少年轻人干脆在家“躺平”。
中国青年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观察人士说,除了职缺短少外,还有工作条件太差,对年轻人不具吸引力。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吴姓高阶经理人告诉美国之音,即便在他所在的中国经济重镇长三角地区,青年就业的现况并不理想。
中国年轻人工作性价比攀低
吴先生说:“中国青年失业率高,有一种情形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你的工作失去性价比。”
吴先生说,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复苏力道疲软,近几个月已导致薪资缩水,连大学学历也在贬值,传统名校如中国官方排名前段班的“985院校”或“211工程”重点高校学生,找工作或不成问题,但起薪已至少下砍三成,从疫情前的每月上万元人民币缩水到仅约6、7千人民币。
相对于本土名校毕业生“人多、便宜又接地气”的优势,曾经风光一时的“海归”留学生现在尤其乏人问津。吴先生说,这是因为留学归国的年轻人,未经中国式的社会化洗礼,人情世故或圆滑度都差强人意,所以一般企业现在对他们敬而远之。
最辛苦的是排名后段班的高校毕业生,就算在一线城市找得到工作,月薪普遍也只有5、6千元人民币,职业专校毕业生的起薪更低,只有3、4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要在长三角地区租房、通勤,每月恐入不敷出。
吴先生说,就算顶尖的专业人才也面临薪资缩水的现实,他说,他收过的履历中,有不少是2023年刚被阿里巴巴等“大厂”裁员的研发人才,他们原先年薪百万人民币,但现在却自愿腰斩年薪50万元人民币,只求有份工作养家活口、缴房贷。吴先生说:“我(征才企业)还有很多人可以挑,因为他们都被绑住了,主要是被房贷绑住”。
盖牌半年后,中国国家统计总局1月17日恢复公布16到24岁青年失业率,在“优化”统计方式,剔除6,200万名在校生后,这群年轻人的失业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20%区间下降至14.9%,减幅高达6个百分点,引发中国网民质疑当局在“优化数据”,因为北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丹丹曾估算,去年3月青年的实际失业率恐上看46.5%,而在长三角地区有第一手征人经验的吴先生也说,这失业率数字被低估的可能性很高。
他说,他看到许多已经毕业的年轻人来面试,竟未携带毕业证书,询问之下才知道,是学校不愿核发,因为校方说“找到工作才算毕业”。换言之,“没找到工作就不算毕业”,当然也就不会被算进失业人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