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超千万 “今年才是真难”
BBC
1076万中国毕业生,这一创纪录的数字,却遇上了疫情下困难重重的经济形势,“最难就业季”成为萦绕在今年毕业生头上的乌云。
“不知道怎么办,实在不行就先回家,或许等疫情过去,机会能多一点。”李铭(化名)是中国西北部一所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即将在今年夏天毕业,却遭遇最难毕业季,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李铭对自己所在的土木工程专业并不满意,准备跨专业考研,遗憾的是2月份得知自己没有考上,“今年考研的人太多了,我们系比往年少录了20%-30%吧,要是往年我这个分应该能上”。
已经错过“秋招”(秋季招聘)的李铭,无奈从3月份开始准备“春招”,不仅跑线下的招聘会,也在网上投递简历。简历基本石沉大海,仅有几家本地企业愿意录取,与李铭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至今没有着落。“我们学校虽然一般,但我们系实力还可以,往年还是有可能去上海、广东,但今年他们很多都没来”。
到了四、五月,李铭越来越绝望,疫情影响下出不了校门,只能在寝室里“打游戏、刷剧”。
与李铭有相似困扰的,还有1076万中国毕业生。这一创纪录的数字,却遇上了疫情下困难重重的经济形势,“最难就业季”成为萦绕在今年毕业生头上的乌云。
史上最多毕业生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7万人,是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
“毕业生也和毕业生不一样,985和我们这种‘双非’(非985和非211高校,指中国较为普通的大学)的区别就是,他们的选择变少了,我们直接没选择了。”李铭称。
“985院校”是指1998年5月中国启动的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工程,共有39所大学入选,这些学校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其中一批大学。
“211院校”是指中国政府在1995年11月启动的一项工程,旨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院校,包括所有“985院校”。
“双非院校”指既非“985院校”,也非“211院校”的中国高校。
冯华美(化名)就读于一所位于长三角的211学校,同样在今年毕业,她也有自己的苦恼,“以前学长、学姐申请去香港读一年研究生,成功率挺高的,今年投了三家香港学校,都被拒绝了,据说港校今年特别激烈,211学校都没戏,非得985。”
冯华美说自己有亲戚在深圳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她也托亲戚打听有没有内推或者实习机会,答复是今年校招名额大幅减少,只去几家名校招,今年主要进行社会招聘。
“以前学姐学长基本每人都有七八个offer(录用通知)可以选,我到现在就一个offer,而且起薪不理想。”冯华美表示,今年的感觉就是整体人很多,而且企业招聘都很保守,所以无论考研、留学、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哪条路都人挤人”。
最差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