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教授几乎被“清零” 分析:学术也是政治
The Epoch Times
中国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近期发文哀叹中国大部分大学都接近放弃招聘国际正教授,文章引发网路热议。分析认为,中共党魁“既要⋯⋯也要⋯⋯”的矛盾方针,使人只能躺平自保。另外,中国没有纯粹的学术,一切都是政治。
4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表题为“我国招聘国际科学人才的经验与教训:原因与后果”的文章,引发网路热议。第二天,官媒搜狐网就以“饶毅:海外引进的正教授几乎被‘清零’”为题,力挺饶毅“对中国近17年来引进国际科学人才的历程进行独到阐释”。
饶毅在文章中说,“国际教授回国,除了十几年前,现在基本不再是潮流。”
按照饶毅的说法,目前只有西湖大学的国际正教授的数量超过北大、清华,比例更远超全国所有院校。大部分大学都接近放弃招聘国际正教授。而作为资金雄厚、拥有一百多个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十几年来,真正全职到位并留下工作的国际正教授恐怕不到十人,也许不到五人。北大、清华、以及有着美国建校背景的协和医学院也一样,几乎全部清零国际博士,领导层几乎全部由国内博士担任。
面对这种现象,饶毅把原因归咎为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因为担心国际教授的水平高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不方便”管理,因此排斥国际正教授而被“清零”。
搜狐网在解读饶毅的文章时说,据统计,“在330位双一流及部属院校的一把手(校长和党委书记)中,仅有22人有海外博士学位。在985高校中,具有留学经历的更是稀少,仅为6人(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3月26日)。这样悬殊的数据比例,着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官媒的大力呼应使饶毅的文章更为引人关注。万维读者将饶毅讲的称为中共“清零”的一部分。文章指,疫情“清零”后,又一场“清零”运动悄然而至,包括外资清零、外国人清零,和引进的一批国际教授清零。
那么,是谁在做这种“清零”工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敢自行其是吗?独立撰稿人诸葛明阳对大纪元表示,饶毅的文章和官网的态度,代表了上层的意思。
他说:“中国所有的机构都是党委领导制,既然排斥‘海归’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的普遍现象,那绝不是哪个个人敢这么干的。这与中共党魁搞的排斥外资外企,‘反间谍’不无关系。习近平一方面大喊要吸引外资,一方面又通过扩大化了的‘反间谍法’给外企和外国人制造麻烦。这种‘既要⋯⋯又要⋯⋯’的习式思维,让下面人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