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了味的“团建”凸显中国社会雇佣关系的深层矛盾
Voice of America
继“996”、“躺平”和“内卷”等词在中国互联网掀起波澜后,“团建”一词近来也激起了千层浪,成为了人们的热议话题。“团建等于变相加班吗”这一微博话题在网络上的浏览量约为2亿,引发的相关讨论也超过了1.4万。许多职场人士,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不待见一些公司的“团建”活动,体现出了中国员工“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的无奈,更暴露了中国不平等的雇佣关系乃至中国社会的低福利。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组织团建,所为几何? 根据维基百科介绍,团队建设是各种类型的活动的总称,用于增强社会关系和定义团队中的角色,通常涉及协作任务。它不同于旨在提高效率的团队培训,许多团队建设活动旨在暴露和解决团队内部的人际问题。目前在中国比较流行的团队建设形式有聚餐、KTV唱歌、旅游以及一些户外拓展活动等。 上海某私营企业的人事部(HR)一位工作人员向美国之音介绍说,公司组织团队建设活动一般“会脱离工作环境”,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旅游,有时是培训,也会“征求员工意见”。团建活动有时会在工作日进行,有时则会在周末组织。 她还表示,团建活动除了能够增进员工间的关系外,也能改变大家的节奏。她说:“我们每天工作非常忙,如果始终处在这样的状态,人就会有疲惫感,那么团建有时候会打破这个节奏,是挺好的。”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