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避谈捐款盖牌楼 资深建筑师揭纽约政府用意
The Epoch Times
因为纽约市的华人大都听过“布鲁克林牌楼协会”的募款丑闻,担心华埠如果也要“搞”募款,恐怕会成为第二个受害区。
华埠商业改进区(Chinatown BID)执行总监陈作舟(Wellington Chen)在听闻社区的担忧后直摇头,就怕华人社区因为不了解美国政府建案程序与布鲁克林牌楼协会运作的区别,而三度把纽约政府给的宝贵资金与建设机会拱手让人。
除了是专业建筑师,陈作舟也当过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首位华人校董。多年来,陈作舟一直都在与政府机构、纽约主流社会过招,是纽约市为数不多,既熟悉公共建设程序,且能作为华社、政府与各族裔主流社会之间桥梁的华人。
陈作舟对《大纪元时报》说:“第一次是前纽约市长阿布拉罕·贝姆(Abraham Beame)在位时,同意把茂比利街70号的大楼整个送给唐人街的人力中心使用,结果社区反弹,最后就让政府把大楼收回管理。第二次是大概10年前,前市长彭博(Michael Bloomberg)也答应拨款3,500万到5,000万给华埠,拓宽刘锦广场与整合周围道路,并且在广场上放个华人老兵的塑像,原意是肯定华裔退伍军人对美国的贡献。结果社区又是各种反对声音,这笔钱最后又送还给政府。”
纽约州长霍楚(Kathy Hochul)在3年前同意将2,000万的下城振兴金给华埠重振“公共建设”,其中有250万美元提供给牌楼项目。州府的资金补助只能“专款专用”,且规定地方在建设前需要先自行筹出一定比例的款项,之后拿着工程款的收据向政府请款。
据“amNY”1月24日报导,刘雅婷表示牌楼的规划和设计由纽约州的250万美元资助,但实际建案还需要额外筹款。刘雅婷说:“我认为作为一部分的参与者,社区会明白,还必须从当地的社区团体筹集额外的资金,来确保(牌楼)建设有足够的资金。” 而“具体金额取决于设计”。
陈作舟表示,现在谈募款都是“言之过早”,“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确定要在哪里盖牌楼、盖什么款式的牌楼,才谈得上社区筹款”。
他表示,纽约市交通局主导的公共建设程序旷日费时,因为公共用地的建案必须按照纽约市宪章(NYC Charter)规定,得通过“统一土地使用审查程序”(ULURP),得有社区公开听证会、区长要同意,而且设计图还要公开招标,且公共设计委员会也得提出建议。
陈作舟进一步指出,如果担心筹款挪用或是不透明,可以在银行开设“托管账户”(escrow account),交由执业律师管理账户,而不是谁想拿钱用都能拿。再者,政府在审核工程款收据时,明细也能对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