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华记者谈中国乱象:年轻人沮丧 企业家逃离
The Epoch Times
《纽约客》杂志前驻华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发表最新文章“中国的萎靡时代”长文,讲述年轻人“躺平”以及企业家逃离中国等种种乱象。
文章引述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伍特克(Joerg Wuttke)的话说,他在北京大学对一屋子学生演讲时问学生,有多少人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人持悲观态度。
从历史上看,共产党总是把年轻人视为不稳定的存在。过去,受挫的年轻人曾引发社会动荡,天安门事件就是最著名的例子。2022年,对政府严苛的清零防疫措施感到厌倦的年轻人,在多个城市发起白纸抗议行动,甚至有人呼吁习近平和共产党放弃权力。
多年来,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留在中国大城市追求财富和刺激,但8月份的中共官方媒体报导称,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在六个月内返回家乡,因为无力负担城市生活费用。在留下来的学生中,有些人正在应征“同床”广告——与陌生人共享一张床——或者照顾老人,获得免费住养老院的福利。
习近平上任时告诉年轻人要“敢于逐梦”。十年后,他告诫年轻人要降低期望。在最近的一次公开信中,他更是要求心怀不满的年轻人“戒骄戒躁”以及去“吃苦”,意思就是要年轻人继续“忍下去”。
习的劝告遭到年轻人的抵制。年轻人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自嘲说,他们不过是国家剥削的“人矿”。作为大学毕业季期间的一种行为艺术,毕业生们开始贴出自己的各种躺平或颓废照片,表示对现状的不满。
除了年轻人,还有那些耗尽毕生积蓄购买了商品房的人正望着杂草丛生土地上未完工的毛坯房哀叹,因为开发商没钱了。由于中共的COVID清零政策下令建筑工地停工,依赖卖地收入的地方财政也同样耗尽;有报告说,有些地区的教师和公务员发不出工资来。
欧逸文说,衡量一个国家的情绪可能很困难——尤其是在不允许独立民意调查的中国——但有一些指标可以看出端倪。在中国询问国人的心情,你听到最多的字眼是“迷茫”和“沮丧”。
有更多资源的中国商界精英正在用脚投票,纷纷逃离中国。因为中共政治对他们来说太过有风险,他们不知道中共的红线划在哪儿,因为党的红线总是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