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俄罗斯抱团取暖,想抗拒制裁但嘴硬腿软
Voice of America
越来越多的西方领导人,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内,都希望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来结束乌克兰战争,或者至少做到像中国自己所说的那样保持“中立”。据报道,这也是4月1日欧盟中国峰会上,欧洲领导人的目标之一。不过,分析人士说,中国不会“中立”,更不会抛弃俄罗斯。 有的甚至指出,为了确保俄罗斯保持其作为北京关键战略伙伴的地位,“普京在乌克兰的处境越糟糕,中国越会给予支持。”
乌克兰战争巩固了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核心逻辑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试图“两面押注”,用中国政府在公开场合的话说,那就是“保持中立”。中国一方面拒绝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示自己永远不会侵略乌克兰,而且将对乌克兰进行经济援助。
3月2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甚至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虽然没有禁区,但是也是有“底线”的。秦刚的这番修正令外界一度猜测,由于西方的压力,中国是在暗示要与俄罗斯保持距离。
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都只是表象,而且随着乌克兰战事的推进,俄罗斯的处境越是恶化,中国就越会给予俄罗斯支持,即便是要付出代价。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3月24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评论说:“随着战争进入更持久和更具破坏性的阶段,中国的主要目标越来越清晰, 那就是确保俄罗斯保持其作为关键战略伙伴的地位,即使这需要付出沉重的经济和外交代价。北京将把俄罗斯失败的前景视为对其自身领土安全以及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正面交锋的能力的直接威胁。中国根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华盛顿的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Yun Sun)也认为,尽管在中国内外有很多声音呼吁中国与俄罗斯作出切割,以便抓住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战略机会”,特别是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是中国不会抛弃俄罗斯。
她3月22日在史汀生中心网站上发表文章说,“抛弃俄罗斯并不能解决或缓解中国最重要的外部国家安全挑战,而这个挑战一直是美国”。她说,对中国来说,“至少,俄罗斯的存在本身既是一种制衡,也是一种战略转移,将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欧洲。放弃俄罗斯并减轻其对西方的威胁,很可能会让中国在以后独自面对敌对美国的全部关注和力量。”
孙韵提到中国不会在乌克兰战争期间改变对俄罗斯立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距离习近平与普京在2月初宣布的联合声明太近了。她说:“如此迅速地改变政策方向,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人们质疑习近平最初采取这一立场是否明智。”她说,如果中国现在重新定位与俄罗斯的关系,就等于默认出现了政策错误。在习近平准备迈入第三任期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月4日,普京在与习近平在北京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说, “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在这份声明中,中国第一次明确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同时,双方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印太战略”,认为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对本地区和平稳定造成消极影响。
中国官员、学者以及记者最近的一些言论正好佐证了西方学者的判断。事实上,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主任白明就是根据这些言论作出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