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疫情重现,岁末年初三重压力带来的剧烈震荡
BBC
“中国最大的挑战是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供给、需求、预期。”
2020年底,中国经济沉浸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欢愉中。2021年岁末,气氛则发生转变,从官方到学界和媒体,“拖累”、“放缓”、“形势严峻”、“下行压力”等词频频出现。
今年初,中国两会将全年经济目标设定在6%以上。不少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还保持了2.3%的增速,这一目标定低了。果真,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冲高到18.3%,即便考虑低基数效应,这一幅度依然十分可观。此后二季度7.9%的表现依然不俗。
转折发生在8月。
不利因素在这个夏季集中爆发,汽车行业缺芯、高耗能行业限产限电、河南山西先后水灾。此外,中国从北到南出现大面积的零星疫情,“动态清零”的诉求下严厉的管控措施,让缓慢恢复中的消费受挫。再加上“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的“一刀切”,三季度的中国经济状况开始转为严峻。
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中国统计部门公布的8月综合PMI指数亦回落至48.9,2020年3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PMI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的“体检表”,反映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PMI的荣枯线是50%,高于50%代表制造业在扩张发展,反之则代表衰退。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向BBC中文表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降至4.9%,大幅放缓,近期一些数据更是显示经济活动进一步降低。“第四季度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很多市场机构都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下调至8%,比此前的预测下降了0.1个百分点。高盛将中国2022年GDP增速的预测从5.6%下调至5.2%,同时预计中国经济2021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将放缓至3.1%。
“过往快速增长过程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会在经济掉头下行时显现出来。”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近期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
“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三重压力:供给、需求、预期。”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表示。中国官方对经济遇到的困境并不讳言,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把三重压力描述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楼市“沉疴”遇监管“猛药”
需求收缩的背后首先是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
回顾2021年,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恒大,与“危机”二字紧紧捆绑——债券未能兑付,股票暴跌,变卖优质资产,投资者抗议,买楼者彷徨。
恒大危机的烈度、广度,乃至戏剧性之强,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一行业整体面临的形势。其实,像恒大一样,中国多个头部房企面临流动性困难,更有一批中小房企倒下,整个房地产业面临一场深度震荡。
恒大乃至整个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则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本世纪初开始,楼市一直是拉动中国内需的火车头,但经济高速发展让中国的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无论企业还是居民,都在大举借贷,风险不断累积。整个金融和地产体系都在集聚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房地产助理教授杨扬向BBC中文介绍,从2010年起,政府开始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房价、地价、以及市场预期。为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从2016年开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采取限购限贷限售、严格价格管理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 而从2020年开始出台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比如对重点房企融资提出“三道红线”,以及给金融机构划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