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债务远超国际警戒线,新政府解决能力受质疑](https://gdb.voanews.com/01000000-0aff-0242-b1d4-08db1a5a3a80_cx0_cy7_cw0_w1200_r1.jpg)
中国政府债务远超国际警戒线,新政府解决能力受质疑
Voice of America
中国人大将产生新的一届国务院。人们普遍关心新政府如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解决经济问题。但是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解决中国经济最大隐患方面,新政府恐怕乏善可陈。
最近以来,有关中国经济的消息并不乐观。例如,在中国经济总额中有20%依赖出口,其中对美国的出口比重最大。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中国2022年11月对美国的出口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25%。
《日经新闻》今年2月9日曾经报道,从2022年10月以后,一般消费品占比较高的中国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减少3成。2月21日,《日经新闻》报道说,今年1月份,消费产品居多的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减少23%,已连续5个月出现两位数下滑。
在拉动国民经济40%以上的房地产业,各种消息负面居多。一些经济学者指出,北京的困境在于如何应对建筑业以及从钢铁和水泥到家具和洗衣机等许多相关行业的衰退。
经济学家和政治评论家、前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对美国之音记者说:“我们看到习近平上台以来,无论是股市、房市都是每况愈下,然后出口经济现在基本上已经不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了。以前由出口经济拉动的几十个相关产业现在都比较衰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看出中国的经济热点在哪里。”
地方债务 隐患巨大
经济学家何清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老问题。
何清涟说:“就是那个地方债。这个问题要清理,但是能不能清理好那可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从改开以来,清理债务实现只成功过一次,就是朱镕基清理三角债,清了几年终于搞完。其他的没搞成功过。所以这一点,限制借债这一条,尤其是限制企业直接拒绝外债,以免引起国际纠纷,这一条我觉得他做的还是对的。中国政府管控债务这个政策是对的,但是到底起多大作用不知道。”
中国官方,包括财政部部长刘昆都表示,中国计划在2023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用刺激措施、补贴和减税相结合的做法,支持经济复苏。对此何清涟指出,今后肯定是货币宽松,但是宽松的尺度到底有多紧,能否约束资金的流向,这仍然是一个老问题。
何清涟说:“我认为再投到这个房地产公司上面去,是引鸩止渴,不会有好效果,只不过是把今年该发作的病算到明年、后年或者更晚一点时期去发作了。”
地方债务问题是最近十几年经济学家们一直非常关注的中国经济的问题。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副教授、中国经济专家史宗翰(Victor Shih)2023年2月4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指出,在2009年年初,当时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同意地方政府大举设立地方融资平台,利用土地抵押向国有银行贷款,两年时间贷出的款项就超过10万亿人民币。此后每年都增长15-20%。史宗翰认为,中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应该接近100万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