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陆基中段反导技术,会否改变印太核态势?
Voice of America
印太局势升温之际,中国进行第六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有美国军事专家认为,这项技术或将提高中国核威胁的可信度,在美国及其盟友介入台湾防御时进行威慑。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速度仍相当缓慢,尤其是与美国的投资相比。中国在2030年之前成功部署实战系统将面临障碍。
6月19日,中国在境内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国防部称,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弹道导弹的飞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升段、中段(离开大气层后在该空间内飞向目标)和末段(重返大气层后并抵达目标区域上空)。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从陆地发射平台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处于中段飞行阶段时将其拦截,它要求反导系统的拦截弹对于来袭导弹弹道的预测和跟踪都要非常精确。
中国此次试验剑指何方?
美国战略司令部6月17日公布称,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在加尼福利亚以西海域连续发射4枚“三叉戟”II(D5LE)洲际弹道导弹,成功命中太平洋目标。这也是三叉戟IID5导弹第188次试射成功。
美国智库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所(NIPP)研究核威慑和导弹防御的高级分析师马修·科斯特洛(Matthew R. Costlow)对美国之音表示,鉴于俄罗斯正在帮助中国建造导弹防御雷达,这次试验显然是针对美国,其次是印度。
“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对旨在对抗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系统的测试,尽管中国似乎也在改进和扩展其红旗-19(HQ-19)系统,可以对抗中远程弹道导弹。 在决定中国决定要建造多少拦截弹之前,这次测试的目标还可能是要提高相关开发技术的性能。”
位于北京的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赵通告诉美国之音,中国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战略安全环境,特别是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美国及其印太盟友投入到导弹技术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增强了中国发展反导技术的紧迫感和必要性。
“所有这些都让中国觉得反导技术将来是越来越有必要,而且针对常规导弹和未来高超音速导弹的防御的技术也越来越融合在一起,似乎让中国觉得这是为了军事战略竞争的非常关键的一环。”赵通说。
麻省理工大学(MIT)斯坦顿核安全研究委员(Stanton Nuclear Security Fellow)、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的龙大卫博士(David C. Logan)则告诉美国之音, 这项试验背后可能有多重动机, 比如作为发展直升式反卫星武器(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weapon)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