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日本将如何调整习近平第三任期内的日中关系?](https://gdb.voanews.com/B81553F0-DA62-4A30-8489-18CC5DB7378F_cx0_cy5_cw0_w1200_r1.jpg)
专家:日本将如何调整习近平第三任期内的日中关系?
Voice of America
中共政治局新成员名单确定,前中国驻日大使、现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进入中央政治局,他将接替杨洁篪,成为新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专家认为,新的一轮人事布局中改革派的退场与财政专业幕僚的减少将导致中国的对日外交更加强硬,未来日中之间较难展开高层级的对话。
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10月24日出席记者会,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第三个任期内的日中关系问题发表评论,称“在双方努力下构建起有建设性且稳定的关系很重要”。
中共二十大10月22日闭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正式开启第三个五年的任期。10月23日公布的新一届政治局委员与常委名单多为习近平的亲信及旧属,这打破过了行之有年的“七上八下”、“派系共治”、“老领导推举”、“女性入(政治)局”等惯例,显示习近平对人事权的掌控较过去更为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从中共未来5年的最高领导层的名单看来,习近平完全垄断了党内大权,更加独裁统治,在涉外人事方面也透露大幅调整的症兆。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未入选中央委员,王毅进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他将接替杨洁篪的外事办主任一职,成为中国最高外交官。
王毅大学主修日语专业,1982年自北京二外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外交部工作。在大约四十年的外交生涯中,王毅曾多年在中国驻日大使馆工作,2004年至2007年担任中国驻日大使,2013年起担任外交部长至今。
王毅升任中国最高外交官,将对未来的中日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川岛真(Shin Kawashima)认为,虽然近年来日中关系走下坡,但是中国有派遣官员参加9月27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9月29日在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习近平也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交换电报,因此日中之间依然维持某种程度的外交与经济往来,但是未来恐怕会有变化。他指出,中共新一届的政治局委员与常委名单没有所谓的改革派,似乎显示出中国对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态度会趋向强硬。
川岛真对美国之音说:“因为如果中国推动改革政策,还是稍微改善跟西方的关系。他们(中国)融入了所谓的双循环,或是共同富裕,他们要追求经济发展,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话,不得不重视跟国际社会推动贸易关系,就不得不靠西方的经济。所以如果中国国内推动改革或是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就能稍微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这次人事案中所谓的改革派都不见了,经济的改革派以及懂金融的人、了解财政的人也减少了,这种部分当然影响到(中国)新的政策中的对外政策。”
川岛真认为,随着新一轮人事布局中改革派的退场与财政专业幕僚的减少,未来中国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之态度与政策都会更加强硬,很可能不会注重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日本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高桥孝治(Koji Takahashi)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自从2014年台湾的太阳花革命与香港的雨伞运动开始,中国就发现需要与日本维持友好关系,才不至于和大部分的近邻政体都交恶。他认为,在二十大之后,两岸关系会更加紧绷,因此中国将会格外重视对日政策,更希望与日本保持友好,但是日本未必会有正面的响应。
高桥孝治说:“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支持俄罗斯政府,而俄罗斯侵略了乌克兰,日本会在意是否要与支持侵略方的国家交好,可以说,日本的决策者与政治家对于和中国友好这件事都会抱持相当大的疑问。所以,即使中国在对日政策上想要提升日中关系......,日本也不太会积极响应中国,自然使日中关系陷入停滞状态。” 关于日、中、俄近期的关系,东京大学大学院学者川岛真指出,中国自十九大以来,在国防安保与领土争议方面始终抱持强硬姿态。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日本周边的活动愈来愈活跃,日本特别注意近期中国与俄罗斯愈来愈频繁的共同军事活动,比如中俄两国军舰通过日本的津轻海峡等,让日本感到十分警戒,因此日本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公布的国安三大文件中写入针对中国的安保对策。不过他认为,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目前不会因为政治关系而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在经济安保对策上需要调整。
川岛真说:“日本这五十年来都采用‘政经分离’,(也就是)政治和经济分离,所以有二十年前的‘政冷经热’的状态。但是现在有所谓的‘经济安保’的问题,经济和政治变得有些难分开。中国也重视‘国家安全’,主张经济与安全的统筹,双方都意识到经济里与安全相关的部分,中日如何把那些敏感部分分开,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日中高官对话近期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