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警告:下次太阳风暴可能引发“互联网末日”!
Beijing Daily
太阳一直持续地向地球释放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地球磁屏蔽会阻止这股带电粒子风,避免对地球上生命造成真正的伤害。但每隔1个世纪左右,太阳风就会升级成一场全球爆发的太阳风暴。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副教授桑吉塔·阿布杜·乔蒂最新发表的研究警告称,一场严重的太阳风暴可能会让全球陷入“互联网末日”,导致人们脱离互联网生活数周或数月。 2015年3月17日,强大的太阳风暴“击中”地球磁场,美国阿拉斯加出现北极光
在近代历史上,仅记录了两次严重的太阳风暴,一次发生在1859年,另一次发生在1921年。1859年的太阳风暴被称为“卡林顿事件”,导致电报线路起火燃烧,甚至人们在邻近赤道的哥伦比亚地区发现了极光现象。而1989年3月一次小规模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导致整个加拿大魁北克省停电9个小时。
从那时起,人类文明变得更加依赖全球互联网,大规模磁暴对新基础设施的潜在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解决。令人欣慰的是,区域性互联网连接被损坏的风险可能性很低,因为光缆本身不受地磁感应电流的影响。然而,连接各大洲的海底互联网电缆则是另一回事,这些电缆中配备了中继器用于增强光信号,中继器大约间隔50-150公里。依据乔蒂的论文内容,中继器很容易受到地磁电流的影响,即使只有一个中继器离线,整个电缆系统也都可能失效。
一些高纬度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比低纬度国家更易遭受太阳风暴的影响。如果发生灾难性的风暴,那些高纬度国家的互联网最有可能被切断,很难预测修复水下基础设施需要多长时间。乔蒂表示,持续数周或者数月的大规模互联网中断是可能发生的。
随着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可避免地扩大,互联网运营商需要认真对待极端太阳气候的威胁。乔蒂指出,在低纬度地区铺设更多的电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还需要开发针对大规模网络故障影响的弹性测试。

2月4日,同程旅行发布《2025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中国游客通过中转联运等方式开启了更聪明的团圆之旅,为了追求极致性价比,部分游客在返程途中选择在境外城市中转实现“跨境返岗”。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低线城市的返乡大军,带动了家乡酒店的消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春节假期期间,部分县城的中高端酒店预订热度较平日上涨超过四成。 2025春节期间,新一代出境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热门的日韩和“新马泰”,他们勇闯北极圈,让俄罗斯、北欧、日本的“十八线小城”也开启了“春运模式”。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冰岛雷克雅未克、挪威奥斯陆、日本札幌等小众出境游目的地的机票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