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中国改变了拉丁美洲吗?
Voice of America
“一带一路”倡议即将届满十周年,一些拉丁美洲合作伙伴从新基础设施中获益,但在众多争议下成败参半。这些国家受高利率和高通膨的打击仍未缓解,而从中国获取较低利率和廉价资金的时代已经结束。北京将在10月17-18日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观察人士指出,拉丁美洲合作伙伴对北京在未来几年将如何延续这一倡议的疑问正在浮现,重新调整合作模式似乎势在必行。
十年来,全球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入“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数量为152个,包括22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
依据”世界银行”资料分析,22个国家中7个为高收入,4个低收入,其馀11个为中高收入。这与“一带一路”青睐低收入国家的看法有所不同。
作为习近平在2013年底提出的“一带一路”协议的拉丁美洲 “丝路”延伸,最早在2016年加入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古巴。 2019加入的委内瑞拉和2022年加入的阿根廷、洪都拉斯,都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加入以人民币结算与中国贸易的阿根廷,以及寻求摆脱美元影响的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都寻求“一带一路”不同程度的支援。
中国贷款牙买加修筑公路并由中资企业收费管理,“中国远洋”投资修建的秘鲁”钱凯港”(Chancay)作为南美通往亚洲的门户,以及中国政府承诺电力公司协助委内瑞拉更新全国输供电系统及介入经营,都显示加入倡议国家截然不同的需求与中国介入的动机。
随着习近平2018年访问拉丁美洲,以及新增5个中美洲与加勒比建交国,有13个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国家加入该协议,可以说2018是”一带一路在拉丁美洲”丰收的一年。 2019年和2022年分别有2国加入,倡议签署国数目持续增加,但合作项目却未呈现相同走势。 。
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13个签署国来看,在8个“一带一路”主要的港口项目中,至今2个已完成,3个已取消,其馀3个进行中。
“一带一路”投资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中国政府与受援国政府间的协调,中方承建企业明显受益较多,从而引发当地舆论反弹。当这种协调因国内政局变化、民间社会运动或国际压力而产生变化时,“一带一路”项目就会被取消或无限期推迟,甚至以失败告终。
以2018年以来3个争议较大的“一带一路”项目来看,中国与签署国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在建设过程和最终结果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
中美洲首个标竿项目
哥斯达黎加是2007年中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中国贷款扩建的首都圣荷塞(San Jose)和加勒比岸利蒙(Limon)间的”32号公路”工程项目,于2018年年中开工。工程总预算 4.65 亿美元,预定48个月内竣工。但该工程由招标、决标至今历经3届总统,确定竣工日期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