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法》、国际制裁与新冠“清零”:香港未来特首面对何种挑战
BBC
分析形容,除非北京让政治上较"另类"人士担任特首,否则香港未来不论是在政治、防疫、经济发展等领域上,都会继续紧随北京的政策。
香港过去以“国际金融中心”的称号自居,但随着多国以香港政治局势为由实施制裁,不会给予香港特殊待遇,加上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跟随中国大陆实行“清零”政策,如何保持香港的地位,成为新一任特首的挑战。
香港在过去三年急速变化,北京为遏止香港的示威浪潮,在当地实施《国安法》、又修改选举制度等,引起许多国家反应,先后取消过去给予香港的贸易优待政策、推出让香港人更容易到当地定居的计划等。北京政府批评,这些做法是“干预中国内政”。
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包括一些外国商会的商界人士批评香港的防疫措施太严厉,长远来说会令跨国企业减少驻港的员工人数。
香港至今未有重量级人物宣布参选特首,但当地舆论认为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前特首梁振英都有意角逐。分析形容,除非北京让这两人以外的“另类”人士担任特首,否则香港未来不论是在政治、防疫、经济发展等领域上,都会继续紧随北京的政策。
“破坏香港自治”
香港因为当地政府2019年建议修订《逃犯条例》,引发多场示威,部份演变成大规模警民冲突,警察处理示威的手法备受争议。美国之后宣布制裁多名香港官员,包括特首林郑月娥、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他们“破坏香港自治”。
美国又修订《香港政策法》,取消许多香港主权移交前给予当地的优惠政策,令一些原本只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政策,延伸到香港,包括一些用来镇压示威的武器。拜登成为美国总统后,保留了当中不少政策。
香港在主权移交后,继续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单独成员,不少国家在贸易上也将中国大陆和香港分开看待,给予香港有许多中国大陆没有的优惠政策。例如,中美贸易战初期,美国向许多从中国大陆进口的货物征收关税,但对从香港进口的货物就没有这样做。
除了政府层面,一些西方国家的评级机构也针对香港的情况,改变处理香港排名的手法。其中,美国传统基金会从2021年起在旗下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不再把香港和澳门单独排序。基金会当时解释,做法是为了反映两地在经济上,不再享有“一国两制”下规定的自治。
坚持清零
如何处理新冠肺炎疫情,也将会是另一项重大挑战。多国以新冠病毒最新主要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不会导致严重发病为由,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解除社交距离限制,同时开放边境,不再强制入境的人士接受隔离观察。
但中国大陆坚持“清零”政策,每当发现有新冠肺炎确诊个案就封锁相关社区,进行大规模排查,又继续要求大部份入境人士接受隔离观察。而香港为了尽快与中国大陆实现免检疫通关,也实施类似的安排,但至今仍然未能实施。
措施除了影响不少香港市民到外地探亲和旅游的计划外,不少外国商会和公司都表示,受制于香港严厉的防疫政策,他们可能会缩减驻港员工的数目,转移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防疫措施较宽松的地区。
为了维持必要的空运和海运服务,香港政府让一些空运和海运业的员工豁免隔离检疫,但一些人员违规进入香港社区,被指先后引起两波疫情。其中由国泰航空机员引起的最新一波疫情至今仍然继续,累计录得超过300宗本地确诊个案。
这引起部份立法会议员批评,要求大幅取消豁免的安排,但特首林郑月娥指,取消安排会影响香港的运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