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叛谍档案》影评:缉捕叛徒成中情局难题
The Epoch Times
与国防、国安、情报密切相关的组织若出现叛徒、内贼,危害性自然非同小可,美国电影《叛谍档案》(The Bricklayer)便以此为前提,塑造美国前中情局(CIA)面临的难题,尽管整体规格不以大气魄风格取胜,但仍足以成为有基本观赏性的作品。
故事背景为,前CIA人员拉德克在欧洲大肆杀害记者,并将其罪行嫁祸给中情局,这也让CIA面临重大公关危机,甚至引发国际纠纷。为了应对眼前难题,中情局高层遂要求退休探员瓦尔与现职探员凯特共同组队,赴欧洲缉捕拉德克。这场任务自然不乏诸多考验,除了可能危及两人生命安全,中情局内部是否有内鬼也成为一大问题。
《叛谍档案》属于谍报题材的作品,不过与诸多颇具商业大片气魄的同类作品相比,不难发现本片的整体特色较为收敛。诸多有助于搏眼球的要素,诸如酷炫的高科技装备、超高难度的任务过程,或动作大片般的场面设计,均在片中绝迹,让电影整体调性较朴实无华。
不过,这不代表本片是采取以文戏或谍对谍的紧张感取胜,片中仍具有场面性质的要素,诸如男女主角在反派角色威吓下,被迫投入战斗,便使任务过程不乏武打戏、枪战之类的作战元素;整体场面固然称不上豪华,但仍能适时安排飞车追逐、爆破等桥段。在娱乐性事务的运用下,仍能确保作品贴近商业电影风格,以比剧情片更通俗的面貌取胜。
中情局受叛徒所害,是本片的核心前提。对于此类故事要素,电影也能在有限篇幅内将其勾勒到位,首幕戏尽管仅聚焦在反派拉德克与一位欧洲记者身上,但故事走向能充分贴近“叛徒作乱并嫁祸中情局”的主题;往后新闻报导之类的面向,则能有效渲染中情局面临的公关危机。在反派作恶与舆论极为不利两大面向的共同加持下,营造情报组织面临的紧绷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以下涉及剧透)《叛谍档案》并未将中情局设定成纯粹的受害者,在反派与记者的对手戏中,即能侧面突显中情局在片中绝非洁白无瑕,属于手脚也不干净的微妙定位;因此,尽管电影属于以正邪大战为基本架构,以较正派的男女主角设法扳倒邪恶反派的戏码,作为故事主轴,但整体氛围不会流于童话般的黑白分明。在整体调性的设定上,能让观众对情报机关不会流于一味情感上力挺,而是能适度质疑,展现另类风貌。
男女主角共同搭档出任务,是本片塑造故事的另一项前提。就角色形象设定而言,电影也能给予适度区隔。例如瓦尔属于退休人员,凯特则是现职探员;男主角尽管曾经为情报员,但如今则颇具蓝领劳工的草根风格,女主角则是典型白领菁英阶层气质;瓦尔尽管不乏谍报经验,但并未以功勋获得业内称道,凯特则是前途较光明的希望之星。诸多形象之别,能确保角色间的对手戏不会以合作的顺遂取胜。
瓦尔与凯特共同出任务缉捕反派,自然也是两人逐步磨合的过程。此类情节的走向或面貌其实不难预料,两人做事的风格不同、想法有落差、行为举止出现差异,均是可预期的面向。套路虽然不新鲜,但能有效确保角色之间出现一定的火花,诸如共同搭机、普通的谈话、对各自角色定位的判断等,均让当下的观赏性有升华空间。
角色的伙伴关系或信任感,能随着任务的推进取得一定的突破,也是可预期的方向。不过,《叛谍档案》对角色关系的塑造不会流于通俗化,男女搭档最后谱出浪漫火花这类典型套路,并未直接运用在本片中。尽管有助于娱乐性的元素未得到完全发挥,但适度跳脱常见模式,亦能展现一定新意,并使关系刻划不会过犹不及,流于浮夸或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