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电影”时代真的到来了?
Beijing Daily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落下帷幕,正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网络视听行业也走进了AI时代。 “AIG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化,推动各行各业深刻变革,给视听行业创新化、智能化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能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分论坛之一“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在致辞中这样感慨。
自ChatGPT开启大语言模型、人机自然对话新纪元,国内无论可灵AI为代表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崛起,还是DeepSeek横空出世,AIGC技术迅速给全球内容创作者和艺术家带来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在网络视听领域,AIGC已广泛应用和融入节目策划、内容制作、个性推荐、运营推广等各种业务场景。
首当其冲的是电影制作、短剧、广告等行业。“AI+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传统电影产业时代,制作成本、效率、质量,不可能三者同时提高,AI+给我们首次可能性,成本、效能和质量同时增加。”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在论坛上表示。
产业实践方面,去年7月,依托可灵AI打造的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5集播放量超5300万,全网话题曝光超4.3亿。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AI正在全面进入网络视听行业,与电影工业“双向奔赴”。当技术能够批量生产电影级的画面,当算法开始理解导演的蒙太奇语言,一个问题开始浮出水面:“AI+电影”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吗?这场始于工具革新,终于艺术哲学的变革,将让电影工业走向何方?
大模型能力在狂奔中迭代
近年来,AI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影视作品的新标签。在3月的成龙电影A计划第七期发布仪式上,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快手可灵AI成为技术深度合作伙伴,为电影项目提供全程技术协助;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单元,可灵AI亦成为独家技术合作伙伴。
“AI+电影工业”能够在当下形成规模,很大程度与生成式AI的能力日渐完善密切相关。“2024年可以称为视频生成的元年,我们看到视频生成技术经历了大模型静态拼接的阶段,发展到今天形成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的架构范式。”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在论坛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