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才通”计划未达标 中国人才经香港润走
The Epoch Times
香港《23条再立法》生效,香港一个移民展以此作招徕,并公布民调指七成有移民计划的人打算在两年内离开香港。然而,同一时间香港政府宣称《23条立法》后香港更加吸引,并大力推广新近推出的高才通计划及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目的是补充离开的人口及资金...
不过,官方数字显示,来港的受养人多过人才本身,推算经济贡献仅及官方宣称的不足一半,过去计划只得5%留港领居留权,即使香港在签证、教育、医疗等方面较中国大陆仍有优势,最终可能只成为人才“润”到英美澳加等国的跳板。
特别是香港《23条立法》生效后,香港一个移民展以此作招徕,并公布民调指七成有移民计划的人打算在两年内离开香港。
中国大陆的林强先生(化名)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他的多名上海及北京的朋友最近都在卖房子,准备移民香港。部分是通过高才通计划,另一部分是投资移民到香港。“虽然大陆也有医疗保险,但实际上医疗费用比香港要贵得多;香港对外汇、护照等管制没有那么多;而且在教育方面,香港也没有中国大陆竞争那么激烈,最主要是孩子还有很多机会去国外发展。”
一名申请投资者入境计划的北京某金融机构的投资人,对大陆网媒“融中财经”说,自己为了获取香港身份虽然付出很多代价,“至少半年就要往返一次”,不过获得香港身份后,无论是投资、置业、或者看病都能享受香港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给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打下教育基础。
香港传媒“集志社”取得最新的入境处数据,截至2月底,高才通计划批准近5.9万宗申请(详见表),受养人获批数目逾6.1万宗,其中4.4万名“高才”、1.9万名受养配偶及2.7万名18岁以下受养子女已抵港,意味着每名抵港“高才”,政府要养1.06名受养人。
劳工及福利局去年11月就高才通计划进行问卷调查,4成回复中仅54%表示已就业,接近一半无业,申请人配偶更只有16%已就业。考虑到高才随时间推进会找到工作,而同期亦有更多新抵港高才基数更大,估计最新比率接近。但按此比例推算实质有经济贡献的高才2.3万多人,受养配偶有工作则仅得3,098名。
以官方公布的计划,高才月入中位数为5万港元,受养配偶月入中位数为3万港元。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估计高才通计划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但粗略估计,高才通抵港人口总年薪酬为153.5亿港元,只达官方宣称的45.1%。
林强以他的朋友为例说,他们是主要从事科技及软件开发的高才,“但他们没有受雇于香港公司,他们在家里为国外的公司线上工作,收加密货币(作为薪资),去香港(外币兑换)更自由,家人可以享受香港的医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