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7块“大海绵”帮北京留住天上水
Beijing Daily
这个周末,北京再次迎来一轮强降雨天气。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如果能在汛期将雨水加以收集利用,将对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排涝有很大帮助,而海绵城市建设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近三成,总体上看,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整体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重点项目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工业遗存里藏着”海绵“巧思
沿阜石路一路向西,北京首钢园成为这个夏天市民游客们的热门目的地。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滑雪大跳台等标志性建筑物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但除了冬奥元素,这座工业遗存里其实处处藏着“海绵”巧思。每到汛期,大大小小的“海绵”将充分发挥“吸水”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北京首钢园北区,绕过三座高炉,一汪明净澄澈的水面为这座以工业元素为主的园区增添了许多自然意趣。波光粼粼的水面,长势茂盛的芦苇,水面东岸有牌楼、石拱桥、观景楼、甬道等仿古建筑,水面西南侧则坐落着滑雪大跳台……这就是首钢园里的群明湖。
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政基础设施部副部长徐明介绍,群明湖的前身其实是一处工业晾水池,首钢外迁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热水在这里晾凉后再循环利用。现在,群明湖不只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首钢园里最大的雨水调蓄池。群明湖水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水深大约3.9米,就像一个大水盆一样,在汛期“接”住雨水,让雨水存蓄下来。除了湖体本身,群明湖周边还铺设了雨水管道,这样周围道路上的雨水也可以通过雨水口和管道排入群明湖。特别的是,不同于常规的雨水调蓄工程,群明湖的湖底没有进行防水设计,“因为这一片地区其实也属于永定河的冲击平原区域,通过自然下渗也可以有效回补地区的地下水。”徐明说。
在群明湖的北侧,还有一方湖面,叫做“秀池”。秀池和群明湖一样,都是原有的工业晾水池,不过水域面积小了不少,只有约3万平方米,水深也只有1米左右,但同样发挥着调蓄雨水的作用。“秀池原本的水深也有小4米,但我们尝试在湖底修建了一座停车场,所以现在水深浅了一些。”徐明告诉记者,秀池所在的地理位置海拔高于群明湖,下雨时,雨水可以顺着秀池流入群明湖,“这两座湖的蓄水能力构成了首钢园海绵建设最主要的一部分,可以 ‘吸收’首钢园北区约三分之一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