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年前云南“蒙自人”与印第安人同祖源
Beijing Daily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对云南蒙自马鹿洞发现的“蒙自人”头骨化石开展古DNA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蒙自人”与最早的美洲原住民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遗传联系。这一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我们邀请该研究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晓明研究员作介绍。
马鹿洞“蒙自人”的发现
马鹿洞位于我国云南东南部的蒙自市,处于东南亚热带北部边缘,受西南和东亚季风气候影响,是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含化石的人类活动洞穴遗址。
马鹿洞洞口开口于西南方向,洞口宽8.2米,高9.5米,深3米以上。遗址分布面积200余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
1989年10月,因当地老百姓采石,偶然发现了这个早已自然封闭的遗址。当时经云南省博物馆古人类研究室、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和蒙自县文化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包括一个经人工对称钻孔头盖骨、被火烧过的头盖骨和较完整的近端股骨等人类化石30余件,并发现了用火遗迹。
马鹿洞发现的这些早期人类俗称为“蒙自人”或“马鹿洞人”。出土的动物化石有:马鹿、毛冠鹿、黄鹿、麝、猕猴、熊、水獭、猪獾、豹、灵猫、犀、斑羚、牛、野猪、豪猪、兔和板齿鼠等17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鹿科动物居多,由于之前洞自然封闭,没有名称,考古学者将其命名为“马鹿洞”。
2008年,考古工作者对3.7米的地层剖面沉积物的系统测年显示,被用于古DNA测试研究的头盖骨年代约为1.4万年前。
源自“走出非洲”的早期现代人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