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札記/郵票裏的老日子\李夢
Ta Kung Pao
圖:香港藝術館收藏的外銷畫《茶葉裝箱與外銷》。
近年,聯乘(crossover)漸漸成為品牌行銷新潮流,原本各不相關、各有市場的品牌,透過聯乘實現優勢累加與互補,拓展新的受眾和市場空間。今年五月,香港藝術館與香港郵政合作聯乘,推出以十九世紀外銷畫為主題的郵票和首日封等,讓人們從小小一方郵票裏,再探香港近代經濟與社會發展圖景。 外銷畫是香港藝術館較早期的、也是較珍貴的藏品系列。香港知名商人遮打爵士和何東爵士早年將收藏的一批描摹十八及十九世紀珠江三角洲商貿和民生景象的繪畫捐贈與政府,由香港藝術館前身大會堂美術博物館接受並保存。一九九一年藝術館於尖沙咀新址開幕後,繼續擴展此類別收藏,至今已超過一千三百套。這些畫作雖然匠氣較重,顯得呆板少靈動,卻也無心插柳,成為今日回望百多年前城市發展及市民生活的別致註腳。 早期外銷畫的作者是那些因好奇來到中國旅行的西方畫家。他們在異域經商、行旅與居住期間,將所見所聞以鋼筆畫、水彩畫和油畫等形式記錄下來,技法並不出眾,唯題材少為彼時歐洲人所見,故頗受西洋市場歡迎。中國畫匠見到海外市場有需,便將這些西方美術中的透視技法和用色技巧學來,在商貿發達的城市如廣州等開設畫室,專門創作外銷畫,以供出口。那時,外銷畫和外銷瓷器一樣,是承載歐洲人對於東方「獵奇」心態的物件,常被那些富有的外國人用來裝飾住所,以至於如今我們再看十八至十九世紀歐洲藝術家的靜物畫和肖像畫等,不時會在畫作背景中見到東方意味濃郁的藝術品。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