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色/「三不沾」\判 答
Ta Kung Pao
放眼全世界,雞蛋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京菜中的「三不沾」了。都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合格吃貨,只需嘮嘮這道菜,能說清的人方才不是渾水摸魚。但隨着生活變好,人們的耐心卻越來越少,饕餮之於講究式樣擺盤和創新,反而這些如陳年古董般的存在,離記憶是越來越遠了。
「三不沾」原名也叫「軟黃菜」,組成它的食材家家都有,蛋黃、澱粉、糖,可在某種特定的組合下,就變成了很多人從未見過的樣子。所謂「三不沾」,指的是不沾盤、不沾筷、不沾牙。早年間,作為第一批進駐北京的魯菜館子,同和居的師傅們人人一手絕活,還胸有鴻鵠之志,誓要在這陌生地界下闖出點名堂。在拿手菜芙蓉雞片的基礎上「變廢為寶」,將多餘蛋黃「妙手回春」,「三不沾」這才得以見世人,並以「京籍」發揚光大。
別看只有三樣食材,但地道的「三不沾」,吃起來一點不膩,反而有種介於甜品和菜品之間的柔美感。因為極其考驗師傅功底,要用大火先熬成糊,再轉中火反覆翻炒,其間一隻手不停攪拌,另一隻均勻淋油,不能快不能慢,不能乾也不能稀。更不用說老手都會打怵的「糊鍋」盛況,一旦不幸遇到,就是前功盡棄。等糊糊的顏色從淡黃到明黃再到土黃,才算過關,傳說要把它做到質地順滑、香甜曼妙,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小小一口,背後光是攪拌就不下五百次。
再後來,出場原本是免費菜的它不僅身價翻番,也變成了活在傳說中的稀有品種,如今的北京城中,能做這道菜的屈指可數,當然,還記得它並且想點單的,就更鳳毛麟角了。曾經屬於「三不沾」的榮耀,變成了時代變遷下無力回天的寂寥,手藝人老去,但他們身後的那一股力量,挺拔堅韌,希望不會停止生長。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