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藕斷絲連海南雞\判答
Ta Kung Pao
異鄉的飯倘若帶上故土的名,多多少少都讓人心生親近。比如那一碗「海南雞飯」,我從香港吃到紐約,再到倫敦,誰想當初的它也是微時起家,好吃得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成了新加坡代表菜,在全世界揚名立萬。說了一圈,也並非跟海南全無關係,只不過到了當地,需要換個名字,叫「文昌雞飯」。
吃雞這件事,全中國遍布能人,差別在口味不同,拿出的手藝也百家爭鳴。最初在海南因祭拜祖先而興起的雞飯,隨着十九世紀末的移民大潮傳向了東南亞,特別是檳城、新加坡一帶。那時候小商販提着竹籃沿街售賣,一邊是雞肉、一邊是油飯,吃的人滿足之餘,還能解思鄉之情。大概也是這個原因,讓原本披着各式「馬甲」的雞飯,統一成了「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的做法,跟粵菜的白斬雞相似,把雞放入沸水浸熟,再快速過冰水,一熱一冷快速收縮,黃嫩嫩的雞身閃閃發光,在皮和肉間還形成了一層晶瑩透亮的啫喱凍。吃起來雞皮爽滑,雞肉鮮嫩,再沒什麼比這一口,更讓人熱淚盈眶的了。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海南雞飯之所以聲名遠播似傳說,關鍵不光是那一份雞肉,就連蘸水和米飯也全是巧思。如果一家做海南雞的館子給你上了一碗白飯,那轉身就走也不過分。能讓這道菜回味悠長的,就是旁邊那碗與眾不同的雞油飯。將米飯跟雞油、浸雞水一起蒸熟,油汪汪的米粒香而不膩,滋味馥郁,哪怕單獨吃,也是表現力上乘的優秀選手。更不用說搭配雞肉的「靈魂三醬」,黑豉油、薑葱蓉、辣椒醬。前者用豉油加焦糖調製,鮮裏回甘,後兩者一個層次豐富,一個直接過癮,任性組合一下,彷彿也成了人生贏家。當然,功臣還是這道菜,平靚正,非它莫屬。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