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民進黨謀「獨」 台無法融入區域經濟\朱穗怡](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隔海觀瀾/民進黨謀「獨」 台無法融入區域經濟\朱穗怡
Ta Kung Pao
近月台灣地區的經濟表現可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主要是因為島內出口已經連續11個月負增長,預計8月也難「轉正」,將呈現「連12黑」。其實,從去年8月開始台灣出口就已出現大幅下降,且下降比率逐月增加,從去年11月開始至今下降幅度均是兩位數,今年6月下降的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下滑23%。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如今出口低迷不振,台灣經濟當然也就不景氣了。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35%,但今年第一季度卻是負增長3.31%,第二季度也只是回升至1.36%。島內相關機構也不斷下調今年全年台灣經濟增長率,從「保3」、「保2」調降到「保1」。可見,台灣經濟面臨嚴峻局勢和挑戰。
從台灣主要出口貨品來看,電子零組件的出口因積體電路需求疲軟、半導體產業消化庫存而下降,6月一度大減21.3%,7月略有回升,也下降7.9%;基本金屬出口在6月銳減30.3%,7月的跌幅也達到28.1%;塑化產品出口在6月和7月皆下滑超過三成;礦產品在6月和7月皆銳減超過五成。從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來看,台灣對中國大陸(香港)、東盟、日本、美國的出口皆下降。台灣主要出口貨品全面下降、主要市場的出口也全部亮紅燈,使得台灣總出口「一路走黑」。
也許有人會說,在亞洲,不只台灣地區的出口明顯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國香港的出口也減少12.7%、韓國出口下降12.3%、新加坡出口下降8.9%,日本出口下跌7.1%,但相較之下,台灣今年上半年出口衰退18%,跌幅最大。可見,台灣經濟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除了受全球經濟不景的影響外,中美貿易戰也對台灣業界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電子產品方面,以前台灣供應半成品到大陸,大陸組裝出口到美國等其他市場,但2018年美國掀起貿易戰,美國品牌廠商開始要求代工廠分散供應鏈,導致大陸對美國的出口下降,連帶台灣出口到大陸的金額也下降。
更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產生了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台灣市場狹小,主要靠出口,打破關稅壁壘,對台灣出口產品尤其重要。過去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雙方得以建立政治互信。2010年兩岸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並制訂了關於減稅免稅的「早收清單」。此外,當時台灣方面還與新加坡、新西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然而,七年前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奉行「台獨」黨綱,破壞兩岸關係,導致兩岸政治互信盡失,台灣地區也無法融入區域經濟。當今全球兩大區域經濟合作圈─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都沒有台灣地區的位置,但作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地中國大陸和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都加入了RCEP,享受關稅優惠,但台灣方面卻不能,經濟當然受到打擊。
島內輿論指出,RCEP會員之間互降關稅,生產及貿易成本大幅下降,貿易轉移效應對台灣造成不小的影響。原本日本出口至中國大陸的產品,只有8%的貨物有關稅優惠,但RCEP生效後,日本出口至中國大陸的86%貨物都享有關稅優惠,日本貨物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優勢,中國大陸將因此增加對日本進口,從而減少進口台灣貨物。
打破關稅壁壘、爭取零關稅,對台灣出口至關重要。但這七年多來,蔡英文和民進黨只知道搞政治操弄,完全倒向美國,但美方只把台灣當搖錢樹,在經貿往來方面只一味逼台灣向美國農產品開放市場,卻遲遲不肯商談自由貿易協議。可見,台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完全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