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台產潛艇「浮起來」竟值得「歡呼」?\朱穗怡
Ta Kung Pao
台灣媒體近日關於首艘台產潛艇「海鯤號」的消息標題令人忍俊不禁:「浮起來了!海鯤艦下水照曝光」、「感人一刻!海鯤號上浮拖進水塢」。潛艇本就應該是能浮在水中的,這是一艘潛艇最基本的性能,但島內媒體對台產潛艇能在海中浮起來竟表示「歡呼」,難道台媒們預測這艘潛艇「遇水會沉」?由此可見,台灣輿論對島內自產潛艇的看法是多麼悲觀。難怪得知「海鯤號」能浮起來時竟然會「大驚小怪」。其實,也不能怪台灣媒體不看好「海鯤號」,因為民進黨當局為「海鯤號」舉行「下水儀式」的地點竟然是在陸上。當天,看似威武巨大的潛艇躺在廠房的架子上,周圍連一點水的影子也沒有。這種不見水的「下水禮」不得不令外界質疑「海鯤號」是一隻「旱鴨子」。
這些年民進黨當局除了繼續向美軍購,還不斷拋出自造各式軍備的工程,但由於欠缺相關關鍵技術,不少「自造案」以失敗告終。2018年因台軍研發多款武器未達預期目標,島內立法機構一口氣凍結了13項相關機密預算,包括研發大型無人機的「騰雲計劃」和研製新一代智能水雷的「萬威計劃」。據說,台灣自行研製的大型無人機「騰雲一型」因自產的引擎推力不足,導致航程受限、運載能力不佳,無法掛載攻擊性武器,讓台軍難以接受,後來通過一些管道取得全新引擎,才生產出「騰雲二型」。至於智能水雷,據台軍方指出,台島淺水區雜波多,水雷感應器必須精準,但島內自行研製的「萬威」水雷無法達到在淺水區有效部署的作戰需求,且一顆萬威水雷索價上億新台幣,台軍不願支付。2022年島內軍工廠初步完成輕型狙擊槍研製,但經檢驗後被判定射擊精度不足。連狙擊槍都未能通過性能測試,製造潛艇所需的技術和裝備更為複雜、精準,台灣方面真的能應付嗎?
台灣方面從未建造過潛艇,也不具備製造潛艇的技術,雖然擁有一定的造船經驗和技術,但建造潛艇顯然要比建造普通水面艦艇複雜得多。對於發動機、艦載武器、導航系統等關鍵技術,台灣並不具備。這也是為何世界上能製造潛艇的國家和地區屈指可數。據說,台灣的「自造潛艦」計劃至少從美國、英國、韓國和澳洲等七國取得技術、人力與零件等支援。儘管有「外援」,但台灣缺乏對潛艇進行零件整合和綜合集成的能力和技術,這樣打造出來的潛艇在航速、續航力、下潛深度上面都遠遠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名為「自造艦」,根本就是「拼裝貨」。即使台灣方面最終成功製造出潛艇,但據說性能只領先1980年代的劍龍級潛艦大約8到10年,也就是僅達到1990年代的水準。
民進黨當局對美軍購、自造軍備,企圖「以武謀獨」,但顯然就是痴心妄想。兩岸軍力對比懸殊,台灣當局不過是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