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集/留言簿\趙陽](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負暄集/留言簿\趙陽
Ta Kung Pao
那是個陽光很好的午後,留言簿靜靜地躺在轉角處的木頭桌子上。那桌子不大,四四方方,兩個人若同時湊過去,就剛好把轉角的空間佔滿了。而我之所以注意到那個留言簿,純粹是因為它的「不草率」──紅色的封皮頗具質感,在扉頁上,用行楷印製着八個大字:「立足香港,放眼世界」。留言簿,為我這次無心的參觀畫上了特別的句號。
香港新聞博物館,在中半山的街巷間並不起眼。我是在午飯後散步時無意中走進它的。面積約一萬平方呎,分上下兩層,內容設計頗具匠心。香港開埠以來新聞行業的發展過程盡在其中,並透過新聞片段,帶出香港百多年來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的變化,展示資訊自由流通是香港成功發展的重要基石。老實說,對於我這個曾經做過記者的人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新奇感,倒有幾分懷舊,直到留言簿出現在我眼前。
一頁一頁翻來,這一年來的留言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有別樣的致謝:「謝謝你們,有主題介紹菲傭群體,讓女兒對家裏的工人姐姐多了了解和感激。」有由衷的感慨:「香港回歸二十五年的巨大成就,在新聞報道的字裏行間,永遠生動,永遠鮮活。」有言簡意賅的評論:「新聞見證城市、眾生、歷史,向《大公報》致敬。」還有小學生在留言簿上用稚嫩的字寫下:「長大我要做記者。」
或許這正是新聞博物館的獨特魅力。小小留言簿,可以看到不論時代怎樣發展,公眾對新聞的關注始終不變。新聞的價值,除了真相的探究、資訊的傳遞,更承載記錄時代的重任。據我觀察,在很多博物館,肯在參觀之餘寫下留言的人並不多,而小小的新聞博物館,卻讓不同背景的人士願意駐足留言、寫下心聲,這應該是新聞的另一種力量。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