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集/生活秀\趙 陽](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負暄集/生活秀\趙 陽
Ta Kung Pao
二十年前,池莉的中篇小說《生活秀》,讓當期雜誌一時間洛陽紙貴,據說由於反響過於強烈,編輯部不得不加印近一百萬冊。在那個純文學期刊平均月發行量不到十萬冊的年代,這意味着《生活秀》一篇作品,就讓雜誌完成了全年的規定印數。難怪能不能發現好作品、「搶」發好作品,是編輯實打實的功力。
我成為池莉的忠實粉絲,正是從《生活秀》開始的;我對武漢的種種「認知」,也是從《生活秀》開始的。它生動貼地,市井氣濃郁,人物形象豐滿鮮活,但最重要的是,它經典地詮釋了文學的功效──引導人、勸喻人理解生活、思考人性。人性究竟是理想主義的還是現實主義的?這個問題,甚至令我思考了二十多年。以至於時至今日,每當我想起人性這件事,仍然會想到《生活秀》的主人公來雙揚。
十五歲時,她就獨自一人撫養弟弟妹妹,把自家煤爐擺到街上,賣油炸臭豆腐,是當時第一個個體商戶。弟弟長大後,吸毒成癮;妹妹在電視台做臨聘記者,表面風光實則沒有正經工作;哥哥小器自私,受老婆挑唆,整天打家產主意。
在這樣的環境下,來雙揚這個底層女性,活得真實而頑強:學會了如何做人,八面玲瓏,處世拿捏有度;學會了審時度勢,可以為了辦成事與多年冤家化敵為友。來雙揚這種生活的小智慧,雖然談不上什麼大境界,但在芸芸眾生之中,卻是代表了大多數。以文學的角度來看,這正是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的體現。大概這就是為什麼《生活秀》受人熱捧的原因。
其實,人盡此生,都不過是一場生活秀,冷暖自知。來雙揚這個典型人物只不過存在於虛構的小說裏。畢竟,現實生活這個舞台,哪裏有那麼完美的「秀」,演員和看客,各自借過而已。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