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集/反璞歸真\趙 陽](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負暄集/反璞歸真\趙 陽
Ta Kung Pao
曹雪芹或許從未想過,《紅樓夢》中的橋段,有朝一日入選高考作文題目,被萬千考生咀嚼後揮就成章,連着答卷一起被裝入考生的人生檔案。
這個橋段自然是精彩的:大觀園建成後,一眾人為亭台樓榭的匾額題字,某橋上之亭,頗引人注目,遂有「翼然」「瀉玉」「沁芳」等「頭腦風暴」成果。考題要求考生從不同命名產生的不同藝術效果生發開去,寫一寫「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的啟示和思考」。題目看起來不難,實則很考驗思辨力。
在我看來,不論哪個命名,都是「發乎於心」之作,用典、化用、獨創,對景致都不啻為藝術上的昇華。但轉念細想,那亭再美,也不過是人造之景,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究竟「實力」幾何,實在存疑。那些美輪美奐的名字,固然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卻對真實的「根」和「本」帶不來任何改變。
由此我想到工作之事:寫總結、做計劃,本來最考驗工作成色,應該成為評判工作的重要依據,然而以我的職場親歷,很多「能幹的人」執著於在這些報告裏「穿衣戴帽」,絞盡腦汁用各種看起來高大上的詞彙,串起來實則並不豐滿的工作內容,讓空洞無物的思路看似精彩紛呈,從觀感上起到了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效果。
最真的,往往是最質樸的,追問本真,恰恰是人世間對美至高無上的追求。可惜在這樣一個快餐盛行的年代,有太多人在意馬蹄上的鈴鐺聲是否優美悅耳,而恰恰忽略了馬蹄本身是否能健步如飛。趙麗蓉生前的小品《如此包裝》裏,有句台詞十分經典:「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問我怎麼樣,聽我給你吹──就是那個二鍋頭,兌的白開水。」
所以,亭不過是亭,水依然是水,命名不過是打發時間的過程,僅此而已,何必拘泥?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