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集/「非必要」生活\趙陽
Ta Kung Pao
新冠肺炎疫情讓生活的節奏變慢,讓日子的內容單一,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讓一些詞彙成了高頻和熱門,比如「非必要」。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返崗,非必要不離京──當然,最後這個作為地點的名詞,根據疫情管控的需要,會經常有變化,這也體現了全國人民齊心抗疫之下、各省市對於疫情防控的敏感度。
真不要小看這個「非必要」,它可以大大減少疫情的傳播幾率。如果每個發生疫情的城市,都不管控人員的流動和外溢,那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亂了自己、害了別人。香港迄今發生了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政府都強烈號召市民「忍一忍」,這個「忍」,實際上就是把非必要的生活停一停。
非必要不外出,大概就是非必要的極限。如我一樣的良好市民,積極響應政府要求,將自己最大程度地禁足於宅,既是防疫大局所需,更是保護自身所需。整個城市每天幾萬例確診時,「非必要」的行為越多,自身就越不安全,也就越不負責。我所在的公司,從一月初開始「非必要不返崗」、居家辦公,到後來對員工的要求因應疫情越來越嚴格,甚至細化到「每周外出購買物資不超過一次」。如今,看到香港的疫情一日好過一日,大家都覺得自己盡了一分力。這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就是一種團結、一種精神,十分重要。
但也必須承認,世界的美好終究是要由無數個「非必要」組成的。疫情讓一切都變成了正襟危坐的必要,這也是一種暫時的無奈。「坐兩個小時昏昏欲睡的校車,去牽另一半的手」,在疫情的某種情況下,這一定是「非必要」,但萬一這輩子就是他呢?所以,還是大家再使使勁,再加把油,一同邁過疫情這道坎,盡早回歸豐富多彩的生活。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