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集/「慚愧」的力量\趙陽](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負暄集/「慚愧」的力量\趙陽
Ta Kung Pao
某日,在前往位於葵涌邨某學校探訪基層學生的路上,我接到了編輯的約稿郵件,言辭懇切地希望我寫篇關於「加強文化認同」的文章。這樣的題目過於宏大和寬泛,並不是我所擅長,但我打算試一試。正琢磨該落腳到哪個「點」去集中筆力,目的地到了。
校長帶着二十多名同學迎候多時。學校推選了兩名同學帶我和同事們參觀校園。他們的普通話很流利,每個字發音都很準確。我以為是學校專門安排的,並不以為意。可當我和同學們圍坐在一起、開始交流和分享時,我驚奇地發現每個同學都講普通話,而且水平都不賴。我問校長,全校一千多名學生,普通話都這樣好嗎?校長笑着告訴我:「那倒不會,但大家都很努力地講好普通話。學校並未強行要求什麼,只是會經常和同學們說兩文三語都很重要,在課堂上要求中文科的老師,盡力展現語言背後的優秀文化之美。」
見我對這個問題關注,坐在一旁的副校長帶着遺憾地對我說:「我年紀大了,過去讀大學時,雖然學的是中文教育,但沒有對普通話的要求,很慚愧,到現在也講不好普通話了。我時常在課堂上跟同學們起我的這份『慚愧』和渴望說好普通話的心情。漸漸地,同學們學普通話的熱情多了起來。」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她為什麼要慚愧?她為什麼會勇敢地分享這份「慚愧」?她講不好普通話並不是她自己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是特殊的時代背景造成的。但她的言辭那樣懇切,她看着學生們用普通話發言時那樣的驕傲和慰藉,這背後,是她對「文化認同,從語言開始」這個道理的深刻領悟,是她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遠見和真心。
其實,文化認同,不妨從普通話課堂開始。語言之美的背後,不正是文化的自信和魅力嗎?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