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區議會必須改革的三個理由\衛 昕](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議論風生/區議會必須改革的三個理由\衛 昕
Ta Kung Pao
特區政府對區議會改革的檢討已進入尾聲。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3」開幕典禮致辭時強調,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並指出,我們還能允許區議會再被反中亂港分子操弄,成為禍害香港的「柱腳」嗎?夏寶龍主任的致辭,給香港敲響警鐘,社會各界必須重視和思考背後的深意。
區議會是香港治理架構的最基層部分,是特區政府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關係到香港市民最切身的利益。一個符合基本法初心、致力於協助特區政府解決各種基層民生問題的區議會,對於「一國兩制」實踐能否成功、能否行穩致遠,有着重要意義和作用。然而,縱觀近年來,特別是修例風波後區議會的表現,筆者認為區議會已經走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理由有三點:
區議會須回復應有定位
一是區議會定位發生異化,從非政權的區域諮詢機構變成了反中亂港分子宣揚「港獨」的平台。修例風波期間,一些反中亂港分子利用區議會選舉的漏洞成為了區議員。但他們根本無心服務市民,只是將區議會變成宣揚「港獨」、煽動社會對立的平台。嚴重破壞特區政府的權威與「一國兩制」在港實施。
二是區議會功能嚴重扭曲,區議會本該以服務民生為本,卻成為基層治理的最大漏洞。區議會最大的功能是服務市民,就地區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然而,2019年區議會換屆選舉後,當選的亂港區議員根本無心民生工作,有人甚至在辦事處外貼出侮辱字句,拒絕為持不同政見的市民服務。筆者了解到,當時有市民希望區議員協助他們辦理申領回鄉證等相關手續,但有關區議員不僅不願意幫助,還阻撓該名市民。這類荒唐事情在一段時期內經常發生,受害的始終是香港市民。
三是區議會角色名不副實,從政府的「助手」變成施政的絆腳石。區議會應該是特區政府的親密戰友,維護行政主導的體制,擔當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作用。然而,亂港區議員卻在議會內刻意針對官員,拒絕與官員溝通,刻意阻撓官員參與區議會。同時,凡是政府的政策他們都會無理反對,特別是在疫情高峰期,有區議員仍然反對社區檢測,完全不顧香港的整體利益以及市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