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製作繡像唐卡 集多民族智慧
Ta Kung Pao
圖:《錦繡大千─中國古代織繡唐卡集珍》日前在京首發。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為《錦繡大千》作序指出,織繡唐卡需要宮廷提供唐卡樣本,在精通佛教教義的高僧及精通繪製佛像的大師指導下,由宮中繡娘用或織或繡的方法對唐卡內容進行二次創作,耗時數年才能繡製出一幅作品。織繡技術複雜,造價昂貴,即便是集舉國之力的王朝也不會成批量的製作織繡唐卡。
姚霜介紹,自元代始,受到了宮廷的青睞,皇家織造工坊開始生產大量以佛造像為題材的織繡藝術品。《活計檔》中製作繡像唐卡的記錄,清楚地標明了刺繡唐卡的製作流程:首先,清宮將唐卡的做樣交予蘇州織造;通常畫心的製作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完成後送回宮內,交予乾隆帝親自審閱並就裝裱提出意見;然後,造辦處挑選裝裱紋樣呈皇帝御覽,並完成裝裱的工序,包括包首、鑲邊、安裝軸頭、打結子等;最後,在這些藝術品上標註白綾簽,舉行開光儀式,並由皇帝決定其供奉的地點乃至擺設的順序。
這些環節中,不僅有江南的能工巧匠的製作,也有西藏上師活佛對佛像的定名,還有精通滿、蒙、漢、藏四文的書家撰寫題記,可謂集結了多民族、多領域的智慧和才藝。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