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當竹編遇上現代藝術
Ta Kung Pao
圖:錢鑫明師傅正在編織作品。\大公報實習記者邱子斌攝
初入陳莊村,村口就是一個由竹子搭建而成的「門」,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質樸古韻。聽介紹人講,在舊時陳莊村的人們是按戶分配製造竹編產品的,東家造竹篩,西家編竹簸,一切傢具,皆以竹為之。
在走過村門後,我們右拐進了一個小巷道,正對巷道的是一個大開門的院落。這便是錢利淮師傅工作的地方。錢師傅是烏鎮的國家非遺傳承人,他的作品曾在許多國際藝術展上展出。
並不寬敞的院裏,只在斜對角有一個造型奇特的裝置立着,乍一看形似根雕,有一種不規則的形態,待再細看時,又發現構成這物件的竟是一根根竹篾條。稍粗一些的篾條互相穿插在一起,再由細但堅韌的一根竹篾條固定,粗中有細,構成的網洞每個大小、形狀皆一致,這一種將規則容納進不規則的表達形態,竟讓人生出了海納百川、萬物相融的感覺。
院裏只有兩間屋,介紹人帶我們進入了右邊的屋子。屋子裏只有四個人,其中一位正在編着作品的正是錢利淮師傅的父親錢鑫明。錢師傅正在製作一件以太湖石為靈感的竹編藝術品裝置,這件裝置即將搭飛機前往英國展覽。錢師傅告訴我們,這裏每一件竹編藝術品都經過精心設計和製作,將傳統的竹編工藝與現代藝術元素充分結合,使作品兼具時尚感和藝術氣息,從而更好地幫助烏鎮竹編與國際時尚大牌合作,助力烏鎮竹編走向國際,讓更多人欣賞甚至感興趣學習竹編藝術。
大公報實習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