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城市群爭布局 搶「萬億級」藍海
Ta Kung Pao
圖:在廣州舉辦的2023世界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民眾參觀展台。
看中新型儲能產業這片「萬億級」藍海,顯然不只廣東。放眼全國,從京津冀、長三角,到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無不摩拳擦掌。天高任鳥飛,在新型儲能產業的「星辰大海」,「老玩家」加碼衝刺,「新勢力」爭相入局,你追我趕。
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谷雨說:「增加儲能這一環節,能大幅提升新能源並網有效性,提供高質量電能。」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幾乎繞不開新型儲能。而我國出口「新三樣」鋰離子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也與新型儲能產業息息相關。
目前,內地已有20多個省市出台要求新能源配置儲能的相關政策,明確將新型儲能列為發展重點。以廣東為例,今年3月以來便相繼出台《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廣東省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等,重視程度可窺一斑。
作為中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省提出「製造業當家」,而電力是工業的「心臟」。面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激烈競爭,廣東有着自己的優勢和底氣。廣東儲能產業基礎較好、龍頭企業實力較強、科技成果儲備相對豐富,瞄準新型儲能產業的前景,廣東也看中該產業與自身產業基礎的匹配度。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