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篇/美國遏華策略處處碰壁\周八駿](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知微篇/美國遏華策略處處碰壁\周八駿
Ta Kung Pao
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尼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前,聲稱美國與中國激烈競爭,但不尋求與中國對抗或衝突。對此,習主席與拜登會晤時指出,「任何時候世界都有競爭,但競爭應該是相互借鑒、你追我趕,共同進步,而不是你輸我贏、你死我活。中國有自強不息的光榮傳統,一切打壓和遏制只會激發中國人民的意志和熱情。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牆設壘』,強推『脫鈎斷鏈』,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只會損人不利己。我們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近年來美國處處以競爭為幌子,行全面打壓遏制中國之實,習主席這番說話可謂發人深省。
美國在2017年底、2018年初調整其全球戰略、宣布中國是美國主要對手之一。不久,便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嗣後,進一步宣布中國是美國的最主要對手,令世界憂慮美國是否欲向中國發動「新冷戰」。拜登接任美國總統後,推行印太經濟框架,在中國周邊和全球各地「築牆設壘」,強推「脫鈎斷鏈」。這一切,不僅戳穿美方所有關於美中關係的好話,而且,攪亂世界經濟,引起國際社會越益深切的憂慮。
「破壞性循環」令各國警惕
自美國宣布中國是其主要對手以來,亞洲許多國家都表明,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11月9日,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在第二屆年度經濟課題對策全球會議開幕式致辭時,明確表示其他國家都依賴、也希望利用中美兩大國的技術和經濟實力。他稱,中美技術脫鈎將進一步擾亂全球體系,中美若不能妥協,則其他國家必須嘗試在科學、技術和供應鏈領域,推動「不結盟運動」。
基於「不選邊」原則,許多國家不願意批評美國是問題的製造者。相比較,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同日在同一會議發言時直截了當地指出,美國通過長臂管轄,不讓其他國家輸出技術給中國,這只能延緩但無法阻止中國取得這些技術。楊榮文稱,長久以來大家習慣了「美國治下的和平」以及美國建立的國際體系,但如今美國認為這個體系已無益於它,想要改變。美國若以被外界視為自私的方式尋求改變,就會失去道德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是又一位最近尖銳批評美國對中國實施惡性競爭的國際領袖人物。11月12日她在出席東盟峰會時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批評美國對中國貿易戰適得其反,警告美西方為地緣政治而設置貿易壁壘可能引發「破壞性循環」。格奧爾基耶娃認為,美西方引發「破壞性循環」,使世界經濟日益分化,傷害中產階級和貧困家庭,卻對富人毫髮無損。這位出生於保加利亞的IMF總裁頗為動情地說,「我在鐵幕的另一邊經歷了第一次冷戰。是的,那裏很冷。」「讓下一代人捲入第二次冷戰,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