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篇/中俄協同貨幣自主 人民幣加快國際化\周八駿
Ta Kung Pao
今年2月4日,中俄雙方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遠東天然氣購銷協議》,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增加供應100億立方米天然氣,有關協議採用歐元結算。
這件事發生在俄烏衝突爆發前,中俄雙方已明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迭加百年一遇新冠疫情,空前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金融格局,不以美元做交易媒介,而選擇相對中立的歐元。
20多天後,俄烏衝突爆發,以美國為首,英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史無前例的制裁,包括限制俄使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進行商業交易。因應局勢劇變,7個月後,9月6日,在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相關補充協議,對華天然氣出口結算改用兩國貨幣——人民幣和盧布。
這一改變,具有三層涵義。
一、中俄雙方開始把能源合作與貨幣金融合作相結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俄羅斯是中國的主要天然氣供應方,長期巨量天然氣從俄羅斯輸入中國而以兩國貨幣結算,加強兩國貨幣自主,推動兩國發展雙方貨幣結算體系和金融機構合作。
二、中俄兩國能源貿易將帶動其他商品貿易。據俄方披露,《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相關補充協議規定,作為結算貨幣,盧布和人民幣各佔百分之五十。在補充協議中,進口方中國除以人民幣支付一半進口天然氣費用外,還需要從其他商品向俄出口中賺取盧布來支付另一半。這意味着中俄貿易將持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