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港心/以民為本優化垃圾收費措施\陳成爐
Ta Kung Pao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垃圾收費的法定生效日期改為8月1日,4月1日起特區政府部門會先行先試。這是政府審時度勢,從善如流之舉,值得肯定。
根據環保署2022年的數字,當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406萬公噸、平均每日11128公噸,每人超過1.5公斤。但是,香港面積很小,垃圾處理主要依賴位於新界的三個堆填區。按香港垃圾目前的棄置速度,專家推測,三個堆填區將在2030年達到飽和。垃圾圍城並不是危言聳聽。
然而,堆填區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垃圾解決方案。特區政府近年實施「減少堆填,盡量焚化」的方針,石鼓洲旁的第一期焚化爐將於2025年投入運作,於屯門的第二期焚化爐計劃2030年落成,兩間焚化爐每日預計可處理大約7000公噸廢物,與每日香港產生上萬公噸垃圾有不少距離。而且,焚化爐需要垃圾分類才能正常運作,且會產生大約兩成的殘留物需要另行處理。
要避免廢物圍城,就必須從源頭上減廢。政府推行垃圾收費,實施「污染者自付」,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符合香港實情,也符合公平原則。香港是每一個香港人的家,香港的美好也需要每一個香港人承擔責任。
深入研究問題再作完善
垃圾收費影響的是每一個家庭,而且要改變一直以來民眾的棄置垃圾習慣,無論是哪座城市實施,都是不容易的事。例如台北市2000年開始實施垃圾徵費,社會一時不能適應,亂象甚多:有人開車將垃圾丟棄於臨近的新北市;有人把垃圾扔進馬桶衝走,導致排污渠淤塞……當地政府花了數年時間才令「減廢」成為大多數台北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雖然迄今台北市在垃圾處理上還有一些爭拗,還有問題需改善,但實行徵費後台北的垃圾總量明顯減少。有媒體統計,台北由2000年每日有2931公噸垃圾,減至近年每日約1000公噸,減量接近三分之二。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