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曼生石瓢壺購自香港](http://img.takungpao.com/2022/1203/20221203042441227.jpg)
清代曼生石瓢壺購自香港
Ta Kung Pao
圖:楊海波收藏的清代嘉慶時期的曼生石瓢壺。
在楊海波300多件紫砂藏品中,一把清代嘉慶時期的曼生石瓢壺是他最得意的藏品之一。上一任香港藏家從法國購得後一直藏於家中,他多次赴港,無論是從價錢還是誠意上,都打動了這名港人,最終得償所願購回家中。
這把壺究竟花了多少錢才購置,楊海波認為這是一個很俗的問題,只要值得收藏,自己寧可刷爆信用卡也要盡快拿下。但記者查閱資料得知,2017年,一把清中期的曼生百納壺曾拍出了1499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石瓢壺這種經典壺型為陳曼生始創,為傳世的「曼生十八式」之一。「梅子酸匏葉苦,秀才風味茶經補,曼生為梅庵銘」是這把壺身正面的刻字,另一側精雕細琢出自然生動的梅花樹幹圖,這些詩文和畫片的意義是什麼,楊海波花了近三個月才真正解讀。
據楊海波介紹,「梅庵」即當時滿洲正黃旗人鐵保,曾任兩江總督賞一品頂戴,陳曼生雖然將文人參與紫砂壺製作推上了巔峰,但最高官職是七品溧陽知縣。地位懸殊的兩人為何出現在同一把壺上呢?「曼生是在鐵保的舉薦下才步入仕途,大有知遇之恩。這把石瓢壺也見證了一段文人佳話。」
「文人雅士月下賞梅撫琴、吟詩作對、你寫字來我勾梅,頗有竹林七賢遺風。」每次楊海波把玩這把壺,腦海中都曾多次出現這樣的畫面。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