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945年題贈《大公報》「為人民服務」薪火傳
Ta Kung Pao
今年是已故國家領導人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在毛澤東一生諸多的題詞中,「為人民服務」是使用次數最多的。而他第一次專門以這五個字題詞,正是1945年在重慶題贈《大公報》。在眾多版本的題詞中,大公報版的「為人民服務」也是應用場景最多的之一,遍布全國各地千千萬萬的單位,成為百年大黨與百年大報歷史淵源的最好見證。\馬浩亮
「為人民服務」,明文載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各級黨政軍公職人員必須恪守的行動準則和信念指針,在中國具有無可比擬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在中南海正門新華門的影壁上,毛澤東題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金色大字在紅色背景映襯下熠熠生輝。
寫進中共黨章
毛澤東最早提出「為人民服務」這一概念,有據可查是在1939年2月就《孔子的哲學思想》一文致信張聞天進行探討,毛澤東認為儒家「是仁於統治者階級而不仁於大眾的;勇於壓迫人民,勇於守衛封建制度,而不勇於為人民服務的。」
1942年5月,他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對於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並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裏,給了改造,加進了新內容,也就變成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這已經是在將「為人民服務」與指導具體工作相結合了。
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烈士追悼會上,毛澤東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首次系統地闡述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指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