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強心針/剛需仍存 磚頭價值未褪色\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Ta Kung Pao
圖:施政報告提出減辣等措施,市場預期將有助住宅價格回穩。
近年無論是工商舖、車位,還是住宅物業,價格都正在下跌,不少人因此會對物業資產失去信心;尤其是經濟處於蕭條期,更會認為磚頭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不過,真實的答案是否如此呢?
物業可以分為住宅、工商舖、車位,亦可以計及舊樓重建地盤,甚至是農地等,每種物業的用途、投資價值及回報率等都不一樣。當然,普羅市民最關注的,莫過於住宅物業。大部分人對住宅都有剛性需求,如增添家庭成員、結婚、生兒育女等,都有需要增加居住空間。現今不少人喜愛過單身自由生活,或者與情侶共居等,亦同樣帶來新的居住需求。在香港,這些需求無時無刻都存在,所以不論樓價升跌,只要有需要、又負擔得起,就會考慮置業或租住物業,不會過於計較物業的上升潛力。
至於做生意的人,對物業的剛性需求,只要能配合業務性質及發展,而又符合成本預算,就會考慮租用或購入寫字樓、工廠或舖位等物業。好市的時候租金上升,跌市的時候租金下跌,這些都是計算成本時已作考慮,只要能夠配合業務的營運和發展,物業價格或租金不會嚴重影響生意人的決定。
相對而言,投資者則首要看重合理的回報率,其次就是希望可以跟隨市況的變化,做到低買高賣;能夠將利潤最大化的物業,就是最好的投資產品。作為長線投資者,除了重視回報率外,更會看物業長遠的升值潛力。
施政報告提振市場
More Related News